京都的家
這一次的設計稿做的非常仔細,不僅前頭做了主要目錄,讓觀者一眼掃下來就能大概知道完善程度,其後的分部涉及,也是每一張設計圖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一遍,以便讓觀者能更好地理解設計者的構思,而且這些圖也畫的很有美感,可以說,跟電腦製作出來的效果圖也不差了。
所謂見微知著,通過這份設計稿,林悅也能窺探到其背後的設計者在其中投入了多少的精力。
隻是想要把一座五星級的高層酒店建造的儘可能完美,前期的細致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大概翻看後心裡頭已經有些認可這次的設計,但林悅還是準備要仔細地看一下。
不過還沒等她看完三分之一,韓家開就停下了車子:“老板,到家了。”
林悅哦了一聲,目光這才從設計稿上移開,看了一眼前方後微微一笑。
確實是到家了。
她在京都的第一個家,也就是當年許皓然幫忙找的那套三進的四合院。
不過這套四合院如今已經不止當年六百多平米的麵積了,而是又多了一個東跨院。
這個跨院是她後來收購的兩進的院子,和原來的四合院隻有一牆之隔。
雖然占地麵積也就三百多平米,但第二進的三麵卻都是少見的二層樓,等於整整多了一層樓的使用麵積出來,而且還擴大了高度和視野,所以哪怕一得知隔壁院子要賣,哪怕身上還負債累累,林悅還是毫不猶豫地就又買了下來。
不過當時由於推遲學業的關係,林悅暫時還不會到京都居住,為了保持房子的人氣,簡單修繕後,就把大部分的房子都租了出去,隻保留了後院和跨院自用。
後來高考完,確定自己一定能上京都美院,林悅這才退了租戶,正式開始一點點地改造。
和先前的五星級酒店不同,對於自己這個在京都的第一個家,林悅並不想一次性就裝修完到位,而是想慢慢地來雕琢,所以初次的改造的幅度並不大,很多地方都還留有非常大的餘地,隨時可以完善或者徹底變動原來的設計方案。
不過原來房主留下來的那些家具,卻在修繕打磨重新上漆之後,很多都利用了起來,在保留曆史原味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質樸雅韻。
哪怕是不能再次做家具的部分,林悅也沒有輕易扔掉,而是會充分廢料利用,進行各種DIY創意設計,將其做成既古香古色又融合現代簡潔氣息的家居裝飾。
比如,她會把一些木頭釘成不規則的掛鉤或者架子,用來掛包啊袋啊,或者臨時懸掛一些剛穿過一次暫時又還不需要洗的衣物。又比如會將幾段彎曲的木頭隨意地做成造型,再纏繞上麻繩以固定,而後掛一盞黃燈放在窗台之上,令人望之邊覺得溫暖。
亦或者把一些較寬的木頭鋸片,打磨成不規則的形狀,再打孔用鋼絲層層懸掛起來,不僅能用來放置一些小東西還能做獨特的裝飾。
甚至她還將一堆粗細長短不一的樹枝隨意組合起來,然後在其中藏入兩個細長的玻璃花瓶,如此一來,插入鮮花之後,那些花花草草就仿佛是直接從早春的光禿枝頭直接長出來一般,彆樣的清新動人。
甚至,林悅還利用一些碎木片在書房的一角陽台拚了一麵顏色各異的木片牆,然後在其下放了一張藤椅和一個小茶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