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折騰,再去買車再接人,顯然已經來不及了,林丙清便請何建先陪著林悅去車站,自己則跟李小剛馬上去提車,到時候再去車站接人。
林悅跟何建到了車站,突然發現忘了拿一件東西。
因為彼此互不相識,出門前,林丙清原本做了個簡單的名牌放在貨廂裡,打算在出站口迎舉的。不想被短毛卷這件事一擾,大家竟然都忘了這一岔了。
見還有一點時間火車才會到站,林悅便去車站附近的一家老式書店買紙筆。
過去的時候,正好店老板的小兒子在練毛筆字,林悅便送了他一串糖葫蘆,然後向他討了一張紙,用毛筆字寫了“慕容誌”三個字。
用一張白紙和一點墨水換了一串糖葫蘆,店老板的小兒子也很是滿意,連字也不練了,抱著糖葫蘆便啃了起來。
店老板連稱林悅的字寫的好,得知她是要去車站,笑言讓她幫忙再寫幾個字好給兒子做典範,然後自己給她拿個木架子,省得車站人多高舉起來吃力。
林悅同意了,笑著寫了小孩的名字,換取可以高舉
的木架,雙方皆大歡喜。
而後,林悅和何建兩人來到出站口的柵欄外靜靜地等待。
唐奶奶介紹的這位複姓慕容的設計師,是個華裔子弟,今年三十八歲,祖上籍貫蘇省。
聽唐奶奶說,這位慕容誌雖然自小就在國外長大,不過由於父親的影響,一直都對祖國抱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自小就對曆朝曆代的建築都特彆的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他便跟隨父親回過幾趟祖國,後來政策越發開放後,除了幾個節假日回家團聚外,一年裡頭,倒是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國內。
不過雖然都是在國內,但平時並不定居在某個城市,而是經常全國各地地跑來跑去。
林悅原本以為這個慕容誌既是從國外回來的,唐奶奶又說過國外好幾所著名的建築大學都邀請過他去任教,但慕容誌都沒答應,便多少都會有些高傲,也許打扮也會十分新潮。
不想提著箱子走到他們麵前來的,卻是一個十分溫文爾雅的青年。
說是青年可能已經稍稍有些不合適了,三十八歲的年齡應該是正當壯年,隻是慕容誌身著一件咖啡色大
衣,脖子上還圍著一條灰白色的圍巾,手上提著一個小箱子,乍眼一看,就好像是個從民國時期走來的教書匠,跟一個“壯”字,似乎完全搭不上邊,讓人更願意以青年相稱呼。
“您好,我是慕容誌!請問您是…”
慕容誌走到兩人麵前,看著何建,大概是覺得何建的氣質有些不符,鏡片後麵的眼神似乎有些疑惑,並沒有直接問出“林老板”三個字。
“慕先生您好,我是林老板派來接您的人,我姓何,林老板原本是要親自來接您的,但有點事情,得稍微晚一點才能過來,還請您見諒見諒啊!”何建熱情地伸手。
“噢,何先生您好!”慕容誌微笑著跟何建握手,沒有糾正何建的稱呼有誤。
等兩人握完手,林悅才笑盈盈地道:“慕容叔叔您好,我是林悅。”
原來是複姓慕容啊,一旁的何建有點兒臉紅自己的見識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