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我們現在怎麼辦?”林丙清不知所措地問女兒。
“爸爸,讓我想想。”林悅看著街上的行人,努力的翻尋著久遠的記憶。
隻是她記憶裡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二十世紀末的情景,當年這個時候她都還在讀小學呢,自然完全不會有此時老杭城的記憶。
忽地,林悅靈光一閃,發現自己還真是著相了。雖然那兩個市場現在還沒有建立,可杭城的人總不會就不買衣服了吧?既然他們要買衣服,那總有地方賣,不可能全靠裁縫店裡現做的。
當下,林悅急忙換了個方式去問人,而且專挑服飾相對出眾的年輕女性。
果然,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賣衣服啊,這條街上就有幾家店啊,解放路的百貨商店裡也有,不過你們也太早了,人家都還沒開門了,再等半
個多小時吧,那時候這街上的店就會開了。”
“等到了下午兩三點,紅太陽廣場,就是現在武林廣場,展覽館的西街,那裡也有很多地攤兒,你們也可以去看看。”
父女倆聽聞,終於相視一笑。
“爸爸,既然時間還早,那我們索性就去逛一會西湖吧?”
林悅覺得此時反正也沒辦法做正經事,閒著就太浪費了,便想拉父親重新回到西湖邊去漫步。前世她就特彆地喜歡西湖,來杭城工作後,歡喜時來,憂傷時也來,呼朋喚友來,孤身一人也來,幾乎走遍了這西湖周圍的山山水水,雖並不是杭城人,但在杭城的那段時光卻已鑲嵌入她的生命中。
林丙清卻有顧慮:“可你蘇叔叔家不就住在這附近嗎,萬一遇上了可不好。”
“沒關係,蘇叔叔家在寶石山下,是北邊,我們就往南邊去,等逛一陣子,到了解放路那邊,
估計貨商店也正好開門了。”
林丙清便放心了。
於是,父女倆又沿著小巷子折回到西湖邊,開始自由自在地享受起這段美好的時光來。
此時的湖濱不像未來那般有那麼多退休的老頭老太兒聚集,但晨練的人也有不少,剛走一會,就看見前方有一圈人圍著。還沒走近,二胡的琴聲和咿咿呀呀的越劇腔調便悠悠揚揚地先傳入耳中,唱的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十八相送那一段。
雖然那聲音一聽便是有些年紀了,但腔是腔,調是調,麵貌尚未得見,曲意神情便已猶如在眼前了,感情很是豐富。待過去,果然發現是一對老頭老太正在對唱,老頭手裡還拿著一把二胡,神色十分悠然自得。
已然四十多歲的林丙清見此,頓時邁不動腿了,幾乎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對老年搭檔的表演。
見父親難得像個孩子一般,林悅的唇角不由地
上揚了起來,也不催促父親,就這樣靜靜地陪著他,畢竟在這個年代,像爸爸這樣的農民從小到大的娛樂實在是太少了。
一曲作罷,周圍的聽眾們紛紛鼓掌,林丙清也是,興奮地差點把手都拍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