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挨家挨戶還債(一)(1 / 2)

“翠雲,我想著,這些年欠下來的這些債,咱們還是早點還了吧,這樣心裡頭也安心。”林丙清跟妻子商量。

朱翠雲又抹了一把眼角,一個勁地點頭:“嗯,還了,都還了,這些年這些債壓在身上,就像是座大山似的,我每天隻要想起來就喘不過氣來,每次看到他們都覺得他們像是在催我們還債,頭都抬不起來。”

“那好,那今天我就先把村裡的這些債先還了,然後明兒再去你弟弟妹妹家。”林丙清便起身去開箱子,從裡頭翻了一本發黃的作業本出來。

這本作業本很顯然應該是林培國讀小學的時候留下的,封麵都有些發黃了。

林丙清拿著這本薄薄的本子,用他粗糲的手指感慨萬千地在封麵上摩挲了好幾下,才輕輕地打開了本子。隻見上頭整整齊齊地、一頁頁地寫滿了日期、名字和數字,有些已經劃去,但更多的

重複的人名和數字還清晰地留在上麵。

“爸爸,我們家再拉一根電線吧,再買個燈泡,蘇叔叔說,燈太暗的話,哥哥們寫作業眼睛容易壞掉的,那二哥以後就不能當兵了。”

此時,雖然是大白天,可是屋裡的光線卻已然昏暗,林悅便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想當年鄉裡征兵,難得有幾個空軍的名額,一心想當飛行員的二哥其他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了,唯獨眼睛有些近視,讓他抱憾終身。因為常常趁著晚上空一點的時候做陣線,母親的眼睛後來也一直都不太好。

所以,這一世,不管是誰,都要儘量避免眼睛再因此而受損。

“好,那就再拉一條線,買個瓦數高點的燈泡。”林丙清馬上同意。

手裡有錢,心中不慌,人自然而然也能變得大方起來,就連一貫節省到極致的朱翠雲也隻是微笑地看著丈夫兒女,沒有出聲反對。

之後,一家人便圍著桌子開始算起賬來。

主力當然是林丙清和大兒子,林丙清雖然隻讀了兩年多小學,但成年多年,計算能力卻還不錯,林培國則負責核對。

由於很多人家都不止借了一次,零零碎碎加起來,然後為了不出現錯漏,少還人家錢,父子倆又掉過來再算了一遍,最後還慎重地又核對了一次,最後差不多算了半個多小時,才列了一張新的統計表。

排名第一位的,就是林悅的三姨朱翠仙,前前後後一共是420元。

其次是小姨和舅舅,都是120元。

接著是大爺爺家的大堂伯母,80元。

再接著林丙清的一個朋友王金國80元,小叔70元,五爺爺林兆文60元,赤腳醫生林樟正50元,林義軍40元,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二十元、十元、五元甚至兩三元的。

本來七八百的前債,加上這次住院借的,最後算出來一共是1280元。

這數字看似不大,但在這個三千塊左右便能在

農村造一層簡單的房子、萬元戶就能人人羨慕的時代,可絕對是筆相當大的數目。

彆的不比,單看前頭這七八百元的債欠了這麼久就知道還起來有多困難了。

接著,父子倆再按照這個單子,一家家地把錢分好,仔細地放妥,最後再把買來的各種禮物也都細分,以至於桌子上根本放不下,把櫃子床都鋪地滿滿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