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開民智(2 / 2)

“若有一日,朕希望天下百姓,皆可通曉文字,皆能明理知義。”

“若有那日,則我華夏傳承,再也不虞斷絕。百姓們也必可萬眾一心,大明也將傳承不絕了。”

朱標道。

他這一番話,卻是在百官之中,引起了一陣更加磅礴的軒然大波。百官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幾不可止。殿內金吾大喝幾聲“肅靜!”,也沒能將這份喧囂壓下。

這……陛下竟然是想要,開民智!

如此之大的消息,震的朝中百官腦門嗡嗡作響,與此相比,連方才他們還在心心念念的南北士子對立之事,都顯得無關輕重了。

讀書人們嘴裡,自是都有著偉大的理想。用北宋張載的話說,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說是一回事,心裡如何以為的,又是一回事。讀書人為何高高在上?就是因為他們壟斷了知識,壟斷了識字的權力。因為是讀書人,所以他們才高高在上,所以他們才可以牧民,學問是高不可攀的,因為獲得了學問,所以他們讀書人方才高人一等,方才高不可攀。

而陛下,竟然希望其他百業,也能識字讀書?如若此後當真如此,那麼此後讀書人的這一份優越何在?

學問就是讀書人階層和其他階層,最本質的差彆所在。雖然大明朝並不像安南那麼腐朽,士族壟斷學問,餘者無晉身之階。但大明的讀書人階層本質也是閉塞的。

你想成為高貴的讀書人,你得拜師,你得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你得受儘求學的苦楚,才能夠跨越階級,成為讀書人之中的一員。是否讀書識字,就是讀書人之所以高貴的基礎。

而現在皇帝陛下想要將這份基礎下放,希望以後種地的也能識字,做木匠的也會念書……那麼讀書人的高貴何在?其優越又何在?

退一萬步說,現在百姓們對於他們讀書人,是有著一種盲目的崇拜心理的。開了民智,百姓們還會乖乖的聽話麼?

他們這些人,還怎麼管理那些百姓們,還怎麼“牧民”?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馬上便有人跳了出來,向朱標諫言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智一啟,百姓們有了心氣,官府難以製之,必將使天下大亂……此為禍亂之道啊!臣請陛下務必收回成命!”

又有幾個官員出來附議,朱標笑道:“愛卿此言差矣。”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此亦聖人之言。”

“這‘可’之一字,一曰應不應該,二曰能不能夠。”

“以聖人其他話中之意,此句中‘可’字,宜是‘能夠’之意。非是聖人意指愚民,僅是指出‘百姓日用而不知’之現狀,並為之悲歎而已。”

“聖人亦悲民之不知,而今距聖人之世,已上千年。若再不開啟民智,何日才能實現聖人理想之世?”

朱標的儒學功底,絲毫不下於這些朝中文官。再加上其如今皇帝的身份。這一番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讀,基本上可以算作對這句有爭議的聖人之言的蓋棺定論。

幾個反對的官員們一時啞然,劉三吾也是不讚同開啟民智的。在他看來,學問乃金貴之物,傳授學問應該慎之又慎,其可輕傳於鄙賤之民?

苦思了一陣,想到了一個理由,於是他出麵道:“陛下,開啟民智,靡費必巨。”

“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嗬嗬,劉卿家多慮了。朕自然是三思過的。”朱標臉上波瀾不驚。

“國庫前些日子,又收到了從倭國和鳳鳴洲運來的幾床黃金。”

“這些金銀堆積於國庫之中,也是死物。更何況朕暫且隻是想先在北方推行此舉。”

“斷然沒有問題。”朱標自信滿滿的道。

劉三吾愣住了,他知道大明如今很富,卻不知道大明如今富到了這種地步。

國庫的錢,竟然已經多到了如此地步麼?

當即也有人,出列勸說朱標不應如此靡費,應當把錢就這麼堆在國庫裡,指不定什麼時候就需要這些錢救急了呢?

但此時,已經有許多新學文章論證了財富與經濟的關係,很快便有人對此提出反論,國庫之中錢財太多,非大明之福。更有可能限製了大明的發展。隻有將這些金銀流轉起來,才能為國家創造源源不斷的稅收和財富。否則,國庫中的金銀隻會越堆越多,而大明反而會越來越窮。

這個理論現在雖然還不是定論,但顯然也無法以靡費為理由駁倒朱標了。於是又有人道:“陛下欲廣設學堂,塾師教諭從何而來?”

“而今府學教諭,皆有官身。莫非殿下準備大舉抽調官員,以任教諭麼?”

“嗬嗬,自是不能大舉抽調。”朱標道。“故而,朕打算效仿父皇昔日擇取稅務科官員之舉,再開一次恩科。”

“此恩科,專為擇取官學教諭。因朕暫時隻打算以北方作為試點,因此,這恩科便隻錄北方士子罷。”這燕國地圖終於展到了頭,朱標到此,才算是圖窮匕見。

殿中又是一淨,接下來,則人聲更是鼎沸。無數人出列諫言,道此事萬萬不可。

而北方籍的官員們,本來大多還在觀望形勢,聽此,不由得心中一動。開始有許多人出來支持朱標的決定。

要知道,在上一次的科舉改革之後,現在的科舉

進士,大都也是下放到基層曆練,至多當個縣令之流,想要一得中就在京當個清貴官兒,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而這官學教諭……主管教書的活兒,論起來,甚至比縣令還要清貴些許,還是在州府之中任職,比那些到偏遠縣去土裡刨政績的進士們,不知要舒服到哪兒去。

而且,若是循稅務司取士舊例,這教諭定然也是有品秩的,日後還能升遷……這樣算來,竟是比之前的恩科進士還要更占便宜。

這明顯是陛下重視北人,要借此扶持北方讀書人之意啊!

眼見朝堂之上,一眾官員都被這枚核彈給炸的昏了頭腦,反對的眾人如一盤散沙,而支持的則迅速反應了過來,開始就著朱標拋出的理由擰成一股繩。其中還有支持開啟民智,真正心係江山的,已經拋下了南北士子矛盾的事,開始仔細思考起此事對大明的好壞……朱標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借此為由,正好聚合北方士子,推動民智的開啟,順便解決南北榜的紛爭,此可謂是一石二鳥……至於推動開啟民智中間的阻力,朱標相信借著這次北方士子義憤填膺、萬眾一心的東風,此事必定會成功的。

這是……父皇留給自己的東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