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柳姒隻輕輕重複了一遍雲訟的話。
“若不手刃仇敵……”
是啊,若不手刃仇敵,還有何意義?
她的視線再次落到那道聖旨上。
本以為聖人在民意傾軋之下,即便想保住何林,也不會太過明顯。
可她發現她錯了,聖人是天下之主,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他怎會在意百姓的感受?
他隻在意他自己,在意他受人覬覦的皇位。
他保住何林一命,不是因為真的想偏幫何氏,而是為了製衡。
如今淮王風頭日漸蓋過太子,若是何氏再出禍事,那向來平衡的朝堂便會朝一邊傾倒。
聖人作為父親確實喜歡淮王這個兒子,所以他允許淮王與太子相爭,也從不加以阻止;可他更是帝王,所以他不會允許任何一方獨大。
皇家無父子,經曆過算計被廢的聖人怎會不明白?
即便是親兒子,為了皇位也會弑父。他若要穩坐皇位,隻能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相鬥,又要讓他們任何一方都不獨大。
想明白這一茬,柳姒心中隻覺寒涼。
這便是皇室麼?
前世她因政權鬥爭丟了性命,如今方才真正體會到其中凶險。
行差踏錯,便是萬劫不複。
何林殺人是證據確鑿,那夜如此多的人都看見了,即便最開始有裘升篡改證詞,可依舊會有其他人作證。
畢竟何林殺人是事實。
在此等情況下,他何林無論如何也隻能是個死。
可柳姒千算萬算,都沒算到聖人會下這麼一道旨意。
何林雖死,可卻是被雲訟當堂所殺,眾目睽睽之下,抵賴不得;有了這一結果,前麵所做的一切也俱都功虧一簣。
堂上的裴簡看著眼前慘狀,驀然明白過來柳姒的意圖。
原本柳姒送他靉靆,他還有些茫然不知為何;直到後來察覺到聖人對他的特殊態度,他才明白柳姒是想讓他進禦史台。
可為何是他?又為何是禦史台?
直到如今,他方才真正明白,原來如此。
這世間百姓所受的不公從來都不在他們自己身上,而在上位者、掌權者的身上。
而禦史台,便是負責糾察彈劾百官,肅正綱紀。
若是柳姒令他進禦史台是為如此,那他願意做她手中之刃。
行凶的雲訟被押了下去;何林的屍體擺在堂中等著何家人來收屍;堂外的百姓似乎沒料到會是這個結局,俱都沉默。
堂內堂外似乎變成了對立麵。
天子英明的形象崩塌,他們敬仰的陛下是個不辨是非的人,那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什麼是黑,什麼是白?
-
雲訟當堂行凶,罪無可恕。
三日後於鬨市斬首。
審理何林的案子提前準備都需三日,而雲訟需要經過層層審核的死刑,隻三日就出來了結果。
是否太快,又太諷刺了些?
柳姒看著被押送到行刑台上的雲訟,他一身傲骨,遺世獨立。
斬刑判決的當日,柳姒派人問過雲訟,問他可想活下去?若是想,她自尋辦法偷梁換柱。
她隻覺雲訟不該如此死了。
可雲訟拒絕了。
他本就沒有親人,是屠金燈收留了他,現在屠金燈也死了,仇人也死了,這世間再無眷戀,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倒不如死了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