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交戰其實規模並不大,皇太極這邊僅僅隻有不到四千騎兵的先鋒部隊,而林丹汗這邊卻是足足一萬多的蒙古騎兵。可戰爭打響後,結果是讓人驚訝的,作為兵力多出一倍有餘的林丹汗的蒙古騎兵居然一觸即潰,被八旗和蒙古騎兵聯合組成的騎兵部隊打的是潰不成軍。
這一仗,林丹汗損失了近六千騎,當然這六千騎可不是全部給皇太極給消滅的,實際死傷的隻不過一千而已,剩餘的蒙古人胡亂抵抗了幾下就作獸散,四處奔逃不知所蹤了。
最後逃回來的不足半數,其他人去了哪裡連林丹汗都不知道。看見這個結果,林丹汗勃然大怒,立即調集兵馬要和皇太極再繼續交戰,而第二場戰爭規模更大,結果卻依舊是一樣,林丹汗的軍隊還是沒打過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和蒙古聯軍,遭受了嚴重損失,麵對這個情況林丹汗嚇得冷汗都下來了,他根本沒想到皇太極的八旗居然這麼猛,要再繼續這麼打下去,彆說號稱四十萬蒙古人之主的他了,哪怕就是號稱一百萬蒙古人之主恐怕也要完蛋。
見情況不妙,林丹汗有了避讓的打算,他覺得八旗的兵鋒過強,自己直接抗衡不是好辦法,再這麼打下去他這個大汗損失實在太大了,一旦手裡的軍隊沒了,更保不住大汗的位置。
就和朱慎錐之前判斷的一樣,林丹汗有了西進的想法,準備直接放棄察哈爾西進土默特。
東邊、北邊、南邊都不能去,唯一能走的就是西邊了。而且土默特本就是蒙古大汗的本部所在,作為蒙古大汗從察哈爾遷移到土默特是理所當然的。這樣一來既能避開皇太極的八旗威脅,又能借用土默特的各部重整旗鼓,反正蒙古草原大的很,作為蒙古大汗林丹汗無論呆在察哈爾或者土默特都是一樣。
至於土默特有林丹汗的老冤家,自己的堂兄卜石兔,這對林丹汗而言並不算什麼大麻煩。當年卜石兔就聯合各部和林丹汗打過一仗,林丹汗輕而易舉就打敗了卜石兔,甚至就連卜石兔手裡的金印都搶了過來。
在林丹汗看來,卜石兔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自己的蒙古騎兵打不過皇太極他認了,難道還乾不過區區卜石兔麼?等把卜石兔這個麻煩解決掉,直接吞並其部落,再整合土默特各部,他林丹汗依舊是蒙古人的共主,未來等有機會的時候,依舊可以領兵東進,搶回察哈爾。
有了這個想法,林丹汗很快就下了決心,開始準備西遷。
他派出一部兵力牽製住皇太極的軍隊,自己帶著蒙古本部各部牧民、牛羊和主力開始了西進的計劃。
林丹汗這麼一動,土默特這邊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尤其是朱慎錐這邊得到消息更早。畢竟騰格爾部是林丹汗的直屬部落之一,名義上騰格爾部還是林丹汗的手下,既然林丹汗要來土默特當然不會忘記騰格爾部,所以林丹汗派人前往騰格爾部送來大汗的旨意,要求騰格爾部配合林丹汗夾擊卜石兔,還做出了承諾,隻要打敗卜石兔,林丹汗一定重賞騰格爾部。
這些話聽聽就行了,朱慎錐是半個字都不會信的。林丹汗出爾反爾不是一回兩回了,他的信用早就破產,之前他就曾經想借用卜石兔借刀殺人坑騰格爾部一把,隻是被朱慎錐提前識破,沒能成功罷了。
現在故伎重演,又來這麼一套,信他才真見鬼了呢。何況朱慎錐對此早就有預料,也做好了準備,表麵上一口答應了下來,可在實際上卻找各種理由推脫,拿卜石兔當借口說了一大堆困難,儘量拖延時間。
私下裡,朱慎錐悄悄把消息送到了卜石兔那邊,通過其他人的口提醒卜石兔小心林丹汗。這時候卜石兔也接到了林丹汗準備西進的傳聞,得知此事後卜石兔大恐,他很明白一旦林丹汗來到土默特,那麼第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就是他。
擺在卜石兔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用最大的能力擋住林丹汗西進的腳步,絕對不能讓林丹汗掌控住土默特。一旦林丹汗進入土默特,那麼他這個名義上的土默特之主就名存實亡了,作為蒙古人的大汗直接控製土默特,他卜石兔還有去處麼?
再說了,他們雙方本就有仇,林丹汗早就想弄死自己了,這一次攻打自己部落已是鐵板釘釘,卜石兔想要保住自己保住部落和地位,隻能奮起反抗,和林丹汗決戰一場。
接到消息,卜石兔馬上開始行動,他以土默特之主的名義開始召集各部集結,準備兵馬對抗林丹汗。
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卜石兔的軍事準備並不順利,除了他本部勉強湊出三萬騎兵外,真正能站到他一邊共同對抗林丹汗的部落並不多,東拚西湊最終集結了不到四萬大軍,這些部隊數量看起來似乎不少,可相比林丹汗手中的十多萬騎兵卻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