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普華永道磨練過幾年,關琳珊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是毋庸置疑的,隻用了三天時間,她就拿出了籌建集團公司監事會的工作計劃,又用了三天,向葉佳怡提交了電商平台的投資計劃書。
全公司都知道葉佳怡很挑剔,這又是關琳珊第一次獨自做項目,提交報告後不免有些忐忑。不過,當葉佳怡看完麵前的兩份報告後,她認為即使拋開關琳珊跟董事長的父女關係,拿對外招聘人才的標準衡量,關琳珊也算得上集團公司需要的人才。
在昌達大廈五樓專門騰出四個房間,裝修一番後,配備足夠的辦公用品,兩間用做監事會辦公室,另外兩間給關琳珊做電商平台的場所。自此以後,關琳珊完全從其他事務中脫離出來,專心於監事會的管理和電商平台的籌建與運作,關雲天的寶貝女兒,回到昌達集團的第三個年頭,工作職務終於有了明確定位。
除此之外,昌達集團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企業底蘊已經足夠深厚,業務範圍也有了明確定位,那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服務行業和高端製造業。
服務行業的主要業務當然是養老事業,昌達集團所屬的昌達控股公司,已經在本省省會和全省所有地市級城市完成養老機構布局,下一步要走出去,到國內其他城市投資養老項目。
由於社會加速進入老齡化,加上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即將成為需要照顧的老人,但他們卻處於上有老下有小,自身又是社會組中堅力量的境地,根本無暇顧及父母,所以,社會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將越來越旺盛。
接下來需要研究的是,養老機構的傳統養老方式是否符合大眾需求,如何將養老機構跟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相結合,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養老事業才能與時俱進。
關雲天一直想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和臨終關懷結合起來,他認為全國醫學類本專科院校每年有數十萬醫護專業畢業生,因為編製所限,這些人最多隻有百分之三四十可以進入各級官辦醫院,剩下百分之六七十,大約一半進入民營醫療機構,還有百分之三四十處於待業狀態,或者改行,無論如何,這都是對寶貴醫療資源的浪費。
如果能讓處於待業或改行的醫護專業畢業生進入養老行業,不僅醫療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還能讓養老機構的醫護水平大幅提升,這對提高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和臨終關懷的質量大有裨益。
但現實情況跟關雲天的願望恰好相反,某些醫護專業畢業生寧願在家待業或改行,也不願去養老機構工作。針對這種現象,前段時間關雲天委托中介機構做了個調查,得到的結論是那些畢業生主要嫌養老機構待遇低,沒有保障,名聲也不如正規醫療機構,特彆是官辦醫療機構好,他們還認為在養老機構工作比較累。
關雲天對此很有感觸,他承認在養老機構工作,名聲沒有官辦醫療機構那麼好,社會上原有的養老機構工資待遇和保障不如正規醫療機構也是事實,但這很大程度是某些醫護專業畢業生憑直覺和傳統認識做出的判斷。
事物都在不斷發展,昌達控股公司為旗下養老機構和老年服務中心配備的醫護人員,其工資待遇已經跟官辦醫療機構不相上下,保障方麵,參加工作頭三年是;三險一金;,工齡超過三年會自動過渡到;五險一金;,而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根本無法跟專業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相比。
要想提高養老機構的醫護水平,必須吸引相當一部分醫護專業畢業生加入其中,關雲天想改變大部分醫護專業畢業生不願到養老機構就職的現狀,他有個計劃,在征得董事會同意後,打算讓企業拿出一筆錢,在有關院校的醫護專業設立專門獎學金,並大力宣傳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的薪資待遇、社會保障和工作環境,糾正傳統認識的偏見。如果這項計劃得到落實,養老機構的醫護水平就有了人才保證。
高端製造業這邊,在做好現有產品生產經營的同時,集團公司將繼續增加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今後產品的更新換代,將主要依賴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取得的研發成果,這是百年企業得以傳承的關鍵。
為了給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昌達集團技術中心還需要擴大規模,並進一步加強技術力量,為此,在技術中心現有人員基礎上,集團公司將提供優厚條件,繼續敞開大門,引進多個專業的高端技術人才。
事關企業發展的一係列重大事項確定以後,關雲天和葉佳怡計劃在五到八年內,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逐步過渡給選定的企業高管接班人。
到了這一步,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公司高管在為企業今後的發展做打算,但很多人不理解關雲天為什麼把這麼大的昌達集團交給外人管理,有些朋友甚至當麵質疑他的舉措,關雲天淡然解釋道:;昌達集團是一家正規股份製民營企業,有科學合理的製度作保證,隻要品行端正,能力足夠,任何人都可以率領企業繼續前進!;
(The end),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