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闊成老爺子是29年生人,到03年時,已經74歲了。
老年人睡得早。
這不,到了九點來鐘,老頭喝了杯熱牛奶助眠,用熱水泡完腳,又帶上老花鏡看了會兒報紙。
待到手上沾滿油墨香後,便掀開套了綢子麵被套的厚棉被,打算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
按照華夏傳統,好麵料分為“綾羅綢緞”。
曲藝行的規矩多,不愛用緞子麵的,因為緞子同“斷子”,不好聽。
女兒早就想給老頭換羽絨被,可老爺子說,他喜歡棉被的味道。
而且棉被厚重,壓在身上有種塌實的感覺。
那一輩的老藝人,大多踏踏實實的鑽研業務,一輩子也沒發啥大財。
叮鈴鈴……
一隻腳才跨進被窩,屁股剛搭到床上,忽聞家中電話鈴響。
女兒給老爺子買了手機,可老頭經常忘記充電,也用不慣,還是愛用座機。
“大半夜的,誰打來的……”
對老頭來說,9點已經是大半夜啦。
有些惱怒的來到電話前,老年人睡眠本就質差量少,剛有點睡意就被打斷,怎能不惱。
老爺子家的座機也是最老式的那種,沒有來電顯示功能。
張遠尤記得當年步步高電話的那段廣告。
一個眼鏡男身穿鯤鯤同款背帶褲,麵色欣喜的接起電話:“喂,小麗啊!”
老頭接電話前麵色不善,接起後不久,便也換上了“步步高”同款表情。
“哦,是張遠啊。”
“老爺子,喜報啊,我幫我師姐找到工作啦!”
袁闊成一皺眉,他到現在對張遠的“師姐”稱呼依舊不太習慣。
“什麼工作?”
“之前我不和您說過,領她去見了位影視公司老板,現在有著落了。”
“不久後有部新戲開拍,我師姐有試鏡的機會。”
“哦!”
【收到來自袁闊成的感謝,評書技巧 2,評書基礎 3!】
袁先生想起了之前的事。
此時的他隻有一個反應。
阿遠,你又來真的啊!
老爺子覺得,能將小獅子帶到影視圈老板麵前,怕已經用儘了張遠為數不多的人脈。
他還挺感動,明明才見過幾麵,人家卻那麼上心。
心說小獅子之後的路還得看造化,總不能啥事都靠張遠張羅吧。
然後,人家就張羅好了……
老頭當然欣喜,依照他和劉田利的關係,他可是看著劉詩施長起來的,與自家孫女沒啥兩樣。
這樣感情,能不疼嗎?
所以幾秒的欣喜過後,他便思考到。
影視圈的角色哪是那麼好找的,這小子不會找個下流的小劇組,就把我家小獅子往裡送吧。
“張遠,這是啥劇組啊?”
張遠大致猜到了老頭的想法。
心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得讓老頭安心。
給老頭大致介紹了一番後,他著重說到了一個人。
“袁先生,這部片子的女主角是何賽飛老師。”
“哦……”老頭一聽到何賽飛,心便放下了大半。
原因有兩點。
一來,何老師出名,她願意去的劇組,定不是野雞小劇組。
二來,何賽飛老師算是半個同行,老頭能說上話。
何賽飛老師可是越劇名伶,都說曲藝不分家,作為評書界大拿的袁老,自然能與對方搭上線。
而且更讓老頭放心的,是何賽飛的性子。
總結起來,就一個字。
潑!
潑辣的潑!
何老師86年就開始演電影,最早是謝鐵驪導演的《紅樓夢》,這部八集的電影拍了足足三年,她在其中飾演妙玉。
而後便開始逐漸走偏……
何賽飛老師在之後的演繹生涯中,幾乎成了妓女和姨太太專業戶。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飾演三太太。
《紅粉》中飾演妓女小萼。
到了《大宅門》這部戲,算是徹底齊活了,飾演了妓女出身的二太太……
那為啥老讓她演這類角色呢?
關鍵,還是性格合適。
這位可是出了名的脾氣大,說話直,從演員到導演,就沒有她不敢懟的。
看不慣誰就說誰。
若換做一般人有她脾氣,估計早就混不下去了。
可奈何人家有真能耐,演技好,氣質好,長得好。
在拍攝《大宅門》前,她一心想要飾演楊九紅這個角色,可綽號寶爺的導演兼原作者郭寶昌卻一直沒有點頭認可。
結果何賽飛急了眼,當著眾人的麵,跳到椅子上指著郭寶昌的鼻子撒潑。
“你是不是看不上我!”
“是不是從來就看不起我,就覺得我演不了!”
連哭帶鬨,哇哇罵街呀!
可這一鬨,寶爺卻發現,自己原以為唱越劇的都是柔柔弱弱,人美嗓甜。
可這位不光脾氣大,爆發力也強,反倒讓他來了興趣。
結果一試戲,便把寶爺嚇了一跳。
試鏡的內容隻是讓她哭,可這位老姐姐直接用牙扯著手中的白布,愣是撕碎了。
就這一場戲,寶爺當場拍板,楊九紅非她莫屬,誰來都不好使!
袁闊成清楚,有何賽飛在劇組,自己若是打過招呼,以她的潑勁,誰若是想欺負自家小獅子,先問問何老師答不答應吧。
“好啊,太好了。”老爺子難得露出得意的笑容:“有時間來家吃飯,我叫上小獅子一塊。”
對老頭來說,來家吃飯就是很高的待遇啦,哪怕就吃完炸醬麵。
“行,我都聽您的。”張遠樂嗬的說完,覺得時機差不多,便引出正題。
“袁老,您知道的,我組了個相聲班社。”
“對,我去過,不錯。”
“其實我們那兒一直想找位老先生說書,增強節目的多樣性。”
“可我想來想去,滿評書界找去,恐怕也沒比袁先生您更好的了。”張遠捧著說道。
“所以我想問問您,有沒有功夫來咱們這說本長書。”
袁先生猶豫了。
在小劇場說書這事,他都多少年不乾了。
倒不是不愛,或者嫌錢少,隻是太累,而且聽書的觀眾著實不多。
相聲和評書雖然是兩門藝術,但其實關係挺近,因為都是語言的藝術。
唱大鼓的要會唱,還得會打鼓。
唱戲的得會唱,還得有身段,做派,功夫。
不用唱,不用家夥什的,傳統曲藝中找來找去,也就那麼幾樣。
相聲界有句玩笑話,人緣不好的才說書,但凡有一個朋友,都說相聲了。
這是調侃,也說明兩者關係近。
而且評書演員和相聲演員一樣,是一項非常需要觀眾反饋的藝術形式。
台下觀眾越來勁,台上的演員越賣力氣。
甚至有老先生因為觀眾太熱情而淚灑當場,直說死而無憾的。
可現在評書的觀眾實在是不多,這便是袁先生猶豫的原因。
可拒絕?
不好拒絕。
人家才費心費力,為小獅子安排了進入影視圈的拍門磚,這時候翻臉不認人,也太沒有江湖道義了。
袁老思考再三,嚴肅的答應了下來。
而且為了還張遠人情,他不光打算說,還要說自己最拿手的《三國》!
後世高希希版的《三國演義》在津門衛視播出時,就找過袁老說書。
在整個行業內,說起《三國》這部書,袁闊成是公認的大師。
和老爺子說完,張遠立馬通知郭德罡。
“啊,袁闊成先生要來說書!”
郭老師都嚇了一跳。
咱這小廟能請的起這尊大佛?
廣德樓找袁闊成說書,相當於洗頭房開業找來劉德華剪彩。
“做好接待的準備,照顧好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