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華北平原遭受罕見大饑荒!
這次因為乾旱引發的饑荒,涉及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河南、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湖北北部、安徽北部都受到了旱災的影響。
天旱少雨,導致麥收時節直接減產三分之二,老百姓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秋收上麵,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嚴重的乾旱和蝗災將一切希望化為泡影…
在一個本該豐收的季節,田野裡卻不見金黃的莊稼,取而代之的是乾裂的土地和枯萎的青苗。農民們望著天空,盼望著雨水的到來,卻隻等來了更加炙熱的陽光。
眾所周知,旱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河南省,民國三十一年,對很多老一輩河南人來說,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河南110多個縣受災,三千多萬人徘徊在生死的邊緣,旱災未過又遇蝗蟲過境,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殍屍遍野,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男女老少的屍體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任由野狗啃食!
此時的河南,儼然成了一幅地獄般的畫麵,農民們無食可食,開始啃食樹皮、吞咽草根、咀嚼樹葉,他們像是饑餓的野獸,在大地上尋找著任何可能充饑的東西。
與其在家等死,不如出去尋找一線生機,就這樣很多災民爬火車、走土路,西出潼關,前往陝西的西安寶雞當地,尋求保護和生存。然而餓死的、凍死的、從火車上摔死的災民不計其數,場麵慘烈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白洋澱水域情況也不容樂觀,河麵水位下降到了曆史最低點,到處都可以看見乾枯的水塘和成片的死魚,臭魚爛蝦、死蟹王八,哪哪都是,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同時,還要經受著日本鬼子的大掃蕩。
自從1942五月份開始,一直到七月份結束,殺人魔頭岡村寧次又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計劃,所到之處,依舊奉行嚴厲的“三光政策”。
兩個多月的大掃蕩無疑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本來糧食、物資就短缺,經過鬼子的掃蕩,變得更加的貧瘠和匱乏,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兩岸老百姓苦不堪言!
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句老話在這個時期充分得到了體現,雖然沒有河南受災那麼普遍,可是在冀西冀南很多地區,同樣出現了大批餓死人的現象,民眾流離失所,百姓生靈塗炭!
孫長生和老道長他們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老道長在去年就占卜了一卦,卦象中顯示離多而無坎,乾多而少坤,預示著亢旱炎炎、赤野千裡,沒想到事實要比卦象要殘酷的多。
饑荒猛於虎,旱災如餓獸,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災民的生命,夏日炎炎、饑民遍野,上至老人,下到孩童,都在飽受著饑餓的折磨和威脅!
肯定會有人疑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什麼老百姓不去捕魚吃,吃魚就不會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首先,連年乾旱少雨,導致河水水位下降,烈日炎炎、又蒸又烤,河裡的魚蝦會因為缺氧而大麵積死亡,死魚漂浮在水麵上,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從而會讓更多的水生物死亡;
再者就是饑荒之年,饑民增多而水產減少,沒有糧食光靠吃魚根本就不頂用,更不用說河裡的魚越撈越少、越撈越小,甚至到最後,漁民連劃船打漁的力氣都沒有了。
眼看災情愈演愈烈,日本人更是坐視不管,無論餓死多少的災民,鬼子絕不會賑濟一丁點的糧食,不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在雲蒙山道觀之中,眾人圍坐在一起,商議著眼前的局勢,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