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樓老道長自從跟徒弟孫長生走散之後,一直都是尋尋覓覓、走走停停。可是在那個沒有通訊的年代,地方之大,南轅北轍,尋找一個人實屬不易。
臨近年關,老道長看著這渾濁的玉宇,不太平的世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禁生起屈原大夫的哀愁: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現在令他憂心忡忡的,並不止是日本鬼子作亂,連現在的土匪強盜也同樣猖獗。四處為非作歹,抓獲兒童小孩,其中緣由李道長並不知曉,但是他隱隱的感覺到,此事非同小可。
唯一能做的,就是見到能救則救,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被救的小孩則送回到他們父母身邊,叮囑其父母近期一定多加小心,做好安全起見。
日本人要殺,土匪強盜也要殺,同樣是惡貫滿盈、罪行累累,他們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血的代價。
老道長輾轉來到保定府西北部的易縣,屬於太行山北端東麓,比較明顯的就是這層巒疊嶂、起起伏伏的大山。冬季的大山裡麵,寂寥而又幽靜,肅穆且不失壯觀,百葉凋零唯鬆柏獨秀,萬籟俱寂有烏鶇長鳴。
李道長來到雲蒙山附近一座荒廢的道觀,就建在山腳之下,冬天晝短,就打算在此歇腳休息。
紅色朱漆的大門,青瓦、低簷、木板牆,隻見屋脊正中一個殘破的“道”字,簷下橫著一幅漆黑的牌匾,上題“雲蒙山道觀”五個金色大字。風吹日曬、雷打雨淋,幾個金色大字也失去了往日的熠熠生輝、炫目奪彩。
道觀不大但是方正體圓,最前麵是一座門樓,兩邊是一副對聯:
何須多說元機,隻一片白雲,往來萬裡橋頭,斜折梅花開笑口。
果是飄然仙侶,看雙騎黃鶴,飄渺百花潭上,高樓玉笛破塵心!
李半樓老道長看過後連連點頭,佩服修建道觀的主人境界之高,通天徹地。曉達宇宙之玄機,細考萬物之微妙,辨識四季之輪回,太息民生之煎熬。
朱紅色的大門陳舊斑駁,昏沉暗淡,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與氣派。跨門而入,一座古樸的四方形小院呈現在眼前。沒人打理的小院遍地都是樹葉和蒼苔。
與大門正對的前方是一座大殿,兩邊各有偏殿,大殿裡麵供奉的是教祖張道陵和老子神像。偏殿裡麵則供奉的十殿閻王和鬼神,十殿閻王是民間流傳的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總稱,其他道觀裡很少出現,李道長唏噓不已,很是稀奇。
左側,依次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殿。
右側,依次是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殿。
十殿閻王端坐殿中,不怒自威,殿下小鬼行刑,這些雕塑呈現的便是傳說中的地獄場景。雖然看著森然,卻也是在提醒世人多行善事,諸惡莫作。
大殿裡麵也是破敗不堪,蛛網橫行。天色已經昏暗,李道長發現神像兩邊的半截蠟燭還可以點燃,就從懷中取出火折子,吹出火苗,將兩根碗底粗的紅色大蠟燭點著,頓時紅彤彤的火苗照亮了整個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