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那個吹,蘆葦蕩那個飄。
古洲渡口,寒江冰麵,日出三竿天不暖,刀鋒出鞘冷光寒。
渡邊俊雄手握武士刀,佇立在結實的冰麵上,用軍靴使勁踹了兩下,露出滿意的微笑。
望著滿眼枯黃的蘆葦蕩,呼嘯而過的西北風,他感覺時機成熟了。
他在等天時,中國古人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是他作戰的特有風格。
從剛開始,他向華北方麵軍司令部提交的冬日圍剿計劃方案,到現在又提出的“獻銅、獻鐵”以及“堅壁清野”計劃。
他在一步步的走向食物鏈的頂端,將獵物慢慢的往天羅地網裡驅趕。
而最近,又有他的線人向他提供了,八路軍遊擊隊在白洋澱地區的活動區域圖。這就好比諸葛亮借的東風一樣,萬事俱備,就差那一把火!
要在何時何地點燃這一把火,渡邊俊雄心裡早已經有了打算。軍人世家出身的他,跟枯木老兒那一幫巫婆神漢不同,他隻相信真理永遠都在長槍大炮的射程之內,至於那些巫蠱玄虛之事,他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總司令部也給他下發了一份電報,讓他著手在高陽縣境內,多抓一些童男童女,助力枯木上師的風水大戰。
渡邊俊雄冷笑一聲,那份電報現在還壓在作戰室的桌邊…
說到這個線人,也是不一般,打入八路軍內部這麼長時間,硬是沒被發現。從剛開始傳送出的情報,小分隊、區分隊、縣大隊,到現在的八路軍在白洋澱地區活動的總指揮部。
所有的情報及地理位置,都被渡邊俊雄掌握的一清二楚。剛開始就有副將參謀建議渡邊俊雄收網,可貪婪的他怎看得上一些小魚小蝦,他要放長線釣大魚。
終於,空氣中開始彌漫出一些火藥的味道。這幾日,渡邊俊雄聯合白洋澱周邊幾個縣城的日本駐軍,還有像馬保長那樣的狗腿子皇協軍,分散且無死角的展開,對漁民家裡的刀叉棍棒,槍支劍戟,火藥子彈進行統一的收繳及銷毀。
隻要是皇軍認定有危險的物品,都被列為“大殺器”,是破壞中日友好關係的罪魁禍首。膽敢抵抗或者拒絕配合的暴民,直接擊斃。
而對於那些配合日軍實施政策的順民,大日本皇軍則發給他們良民證,以示忠心。
良民證是日軍侵華期間,為避免社會流民、所謂匪盜及抗戰人士等對日軍活動的破壞、乾擾,確保占領區的安全,並用於表示占領區人民對“大日本帝國”效忠的一種身份證明證件,也稱“身份證明書”。
15歲以上的人均需領取。良民證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百姓的一種居民身份管理。
而抗戰勝利後,良民證被中國民眾看成了恥辱的證明,大部分都被銷毀了,民間則極少留存。
處理好這些事務,渡邊俊雄就開始了他冬季圍剿行動,他立即讓警衛員通知白洋澱各縣駐軍負責人來本部集合。
渡邊俊雄來到高陽縣冬季圍剿行動總指揮室,開始部署他的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