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駿這邊看完之後。
對那個向提出問題的學生說道。
“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要賣出鋼鐵,或許有她自己的理由。”
那個學生當場懵逼了。
“不會吧,教授,你不是吳欣的老師嗎,怎麼會連你都看不懂吳欣的操作。”
黃駿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因為這裡。”
“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在相同時間的市場上,每個人能看到的投資機會也不一樣,就像周明,他選擇買入黃金。”
“而有些人會在這時候把錢買入股票,每個人做出的選擇都不一樣。”
“這正是因為他們思考的不同,就算我是吳欣的老師,我也隻會教她怎麼投資,以及思考的方法,並不會乾涉她在投資中選擇的結果。”
“而且,我自己也是沒有看懂鋼鐵在市場上的信息,也許有什麼我錯過的消息,恰好被吳欣注意到了,我認為那就是關鍵的投資機會。”
問問題的學生聽了黃駿的這句話,表示似懂非懂。
以他的頭腦去理解黃駿此時說的這句話,隻能明白一部分道理,並不能全懂。
就好像他們學數學的時候,老師會在講課時告訴他們標準答案,至於其中的正確解法,很難有學生在想到一種解法之後,又思考出第二種、第三種。
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固定化了,才會在投資的時候,同一時間,想的也是儘可能找到在市場上最能賺錢的那一筆投資。
然而其實很少有人注意到。
不管是投資什麼股票還是商品,隻要是在賺錢,慢慢以少積多,在將來也會變成一個恐怖的數字。
黃駿沒有再理會那些學生的問題,專心把目光聚焦到吳欣電腦的投屏上。
他現在也在想,吳欣為什麼要賣出鋼鐵。
同時他思考了一會兒,拿著手機開始刷刷地搜索起最近關於鋼鐵方麵的新聞報道,包括國內外的各種數據。
但不管他怎麼想,都沒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