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意味深長的道:“慶之,陛下對你越是看重,越是欣賞,伱的對頭就會越多,你可有準備?”
“那些士大夫會先觀望。”蔣慶
之當然有準備。
嘉靖帝和天下士大夫為敵二十餘年,不得已遁入西苑,也算是避其鋒芒。
帝王尚且要避其鋒芒,蔣慶之隻是個外戚,豈不畏懼?
這是外界的猜測。
“莫要小看了他們。”夏言說道:“你走遍天下就會發現,這群人無處不在。廟堂,鄉野……有人的地方,就有他們。否則以陛下的性子,早就動手了。”
“左順門事件後,其實陛下就和士大夫們徹底離心了。”蔣慶之說道。
“你竟然知曉這個?”夏言目露異彩。
“很奇怪?”蔣慶之不解。
“彆人琢磨了許久才能看透的大勢,你一介少年,嘖嘖!”夏言圍著他走了幾圈,搖頭歎息。“我越發為你擔心了。”
“說吧。”蔣慶之拿出藥煙點燃。
深吸一口,讓涼爽的藥煙在肺腑裡轉一圈。
夏言說道:“左順門事件看似楊慎等人衝動行事,實則是有預謀的逼迫帝王,讓陛下做選擇。”
前首輔楊廷和的兒子,後世鼎鼎大名的大才子楊慎,也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在左順門事件中發動百官衝擊宮門。
嘉靖帝麵對這等逼迫,選擇了硬扛。
瓜皮!
想讓朕低頭,你們也配?
於是廷杖揮舞,打的血肉橫飛,也打飛了士大夫們和嘉靖帝之間最後握手言和的可能性。
“楊慎,罪莫大焉。”夏言苦笑。
“我不覺得是壞事。”蔣慶之看了默然的裕王一眼,“士大夫們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陛下若是和他們黏黏糊糊的,遲早會被他們給賣了。”
“他們不敢吧!”裕王驚訝。
蔣慶之看著他,蹙眉抽了一口藥煙,歎道:“這便是今日要給你上的一課。你以為左順門事件中,楊慎等人的目的是什麼?”
“讓父皇改弦易轍。”裕王說道。
“你以為,當年的君臣之爭,真是為了皇考?”蔣慶之笑道。
先帝朱厚照無子,張太後和楊廷和等人決定兄終弟及,選了興王朱厚熜為新帝。
嘉靖帝是武宗堂弟,按照群臣的意思,你是小宗入主帝位,既然占了好處,那麼就該回報先帝。
讓先帝的先帝做你老子吧!
而你的生父老興王,退一步,做個皇叔也不錯。
畢竟,原先他隻是個藩王罷了。
這便是大禮議事件的發端。
但嘉靖帝母子不肯退。
於是就引發了左順門事件。
楊慎鼓動百官: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隨後百官在左順門外嚎哭,撼動大門。
嘉靖帝聞訊大怒,令錦衣衛出動,抓捕一百多官員,當即刑訊。
裕王說,“他們說,是父皇太剛愎自用。”
“小子,那是為了權力。”蔣慶之說道:“群臣想借機令陛下低頭,讓出一部分權力。為首的便是楊廷和父子。否則,你以為楊慎吃飽撐的要做這個帶頭大哥?”
裕王抬頭,震驚不已。
左順門事件是宮中的禁忌話題,他隻是一知半解。
夏言歎道:“陛下乃是以藩王身份入主帝位,彼時楊廷和等人覺著陛下是自己等人挑選出來的,便想壓製他。
可他們卻忘記了帝王本能。但凡坐上那個位置的人,豈能讓威權旁落?楊廷和是鬼迷心竅,張太後是……”
“怨婦。”蔣慶之說道。
“你啊!不過,這話倒是公允。”夏言笑了笑。
張太後死了兒子,孤零零一個人,看著嘉靖帝這個外人坐上了帝位,那種感覺很難言喻。大概是自己家寶貝被外人偷了的不甘和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記住了,一心為公,大義淩然的臣子是有,但隻是極少數。若是大部分臣子都為某件事表現出大義淩然的模樣,殿下記住,此事必然有鬼!”
以後的泰昌帝和崇禎帝就是這麼被群臣給忽悠的找不到北。
萬曆帝一生積蓄,本想留給兒子作為本錢,誰曾想泰昌帝卻被文官們忽悠瘸了,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自己的小倉庫,瘋狂撒錢。
然後,罷免礦稅、榷稅,撤回礦稅使,增補閣臣。
史載:朝野感動。
萬曆帝若是底下有知,定然會被這個蠢兒子‘感動’的再死一次。
而後,登基才一個月的泰昌帝,就因為吃丹藥駕崩。
死的莫名其妙。
眼前這位裕王,以後的隆慶帝,同樣死的臭不可聞:好色!死在女人肚皮上。
“你還年少,要珍惜。”蔣慶之拍拍裕王的肩膀,“色是刮骨鋼刀,少玩女人。”
“是。”裕王臉蛋通紅。
……
第二更送上,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