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三叔對父親的恨(2 / 2)

秦衛東明白,在這個時代的偏遠農村,從小不偷不搶,不偷奸耍滑,平平安安長大,順順利利成個家,能夠養活老婆孩子,就是家長最成功的培養和教育。

沒什麼文化,沒見過世麵的哥幾個,想要他們一下子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是沒那麼容易的。

如果自己不是重生了,那跟他們,又有多少區彆呢?

秦衛東也想過帶著他們做珠寶生意,但很快就給他否定了。

做珠寶生意需要天賦。如果天賦達不到,運氣也不夠好,那就不是賺不賺錢的事情了,傾家蕩產,也是隨處可見。

而自己的幾個光屁股長大的哥們兒,還真看不出,誰有這種天賦和運氣。

看來,想儘快改變哥幾個的命運,還不是那麼容易的。

慢慢來吧。

發小們回家後,吃過晚飯,秦大年便對二兒子說道:退伍都兩三天了,該去看看你大伯和三叔了。”

說起大伯秦孟林,秦衛東還有點敬意,最起碼大伯不會明顯看不起自己一家人,但三叔秦孟傑就不一樣了。

當兵前有點傻乎乎的,秦衛東那時候也沒覺得三叔秦孟傑有多討厭,隻是不怎麼喜歡他。

當兵退伍後,有了見識,每每回想起三叔對待自己家和自己的點點滴滴,秦衛東才覺得,自己的這個三叔實在夠離譜的。

秦衛平早就聽奶奶說過,三叔秦孟傑之所以一直跟父親秦大年不對付,凡事總喜歡跟二哥較勁,爭個長短,是因為早年上學的事情。

那時候,奶奶蘇麗蓉的家境已經衰敗,爺爺秦孟亭的身體又不好,經常臥床。

在這種情況下,秦衛東的姑姑已經考上了大學,父親秦大年剛剛上高二,三叔秦孟傑剛剛上初三,奶奶卻實在供不起三個學生了。

由於姑姑已經上大學,不可能再讓她退學了,那秦大年和秦孟傑,就得至少有一個輟學種田了。

奶奶、姑姑和大伯都說過,那時候父親秦大年的學習成績,比起三叔秦孟傑要好得多,也就因此,爺爺和奶奶便做出決定,讓當時17歲的秦大年繼續上學,15歲的秦孟傑輟學種田。

然而,就在高考的前一天,秦大年卻因為在田裡乾活時突遇大雨,受了風寒,後來也沒怎麼拿著當回事,高考的時候,高燒接近40度,原本能夠考上大學的他,最後名落孫山。

後來,由於奶奶也生病了,秦大年便放棄了複考的打算,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

秦大年沒有考上大學不要緊,秦孟傑卻心理不平衡了,說當初要是讓他繼續讀書的話,他的成績肯定能提高上去,很可能就能考上大學。

也就是因為這種心理不平衡作祟,秦孟傑覺得,父母對他不公平,是二哥秦大年耽誤了他的前程,因此恨上了二哥。

從此後,隻要是秦大年有的東西,他都要跟他爭,見不得二哥日子比他過得好。

當然了,自從秦孟傑當兵立功,複員安排正式工作後,秦孟傑家的條件,就一直比秦大年家好,這令他處處表現出優越感,也沒東西再跟二哥爭了。

但由於對二哥的恨,已經種進心裡,都已經生根發芽了,就算自己家條件比二哥家好10倍,秦孟傑也不會讓二哥賺一分錢便宜,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非但如此,隻要有機會榨點二哥家的油水,秦孟傑也從來不放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