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半壺紗(2 / 2)

顧燦燦對他笑笑說:“對,是一首原創歌曲,曲譜我帶來了,大概要用到古箏、琵琶、鋼琴的音色。”

這麼小的小女孩就要玩原創,張玉博心裡想大概是個二代想要玩票吧,但送上門的生意也不能往外推不是,熱情的說:“可以,我的設備能模擬這些聲音,不過你的曲譜寫的足夠清晰嗎?對了,你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顧燦燦掏出曲譜遞過去,笑著說:“名字叫半壺紗。”

“半壺紗?”在場幾人都忍不住重複一下這個名字,感覺這個名字很是縹緲,不過莫名的好聽,這個名字聽在耳中就有那麼一種超凡脫塵的感覺。

張玉博翻開曲譜,顧燦燦標注的非常詳細,從樂理上看,這個音樂是比較舒緩的風格。他依著曲子的旋律輕輕哼唱幾句,突然頓住,眼睛看向天花板,腦中默默的回味了一會兒,接著看下去,隻是不沒有再跟著哼唱了,粗略的快速看一遍,翻到後麵作詞那裡,輕聲念道:“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攬五分紅霞采竹回家。……”

隻此兩句,一股古風古意的感覺撲麵而來。

“天啊,燦燦,這是你寫的?”沈淩驚訝不已。

顧燦燦不要臉的點點頭,劉珂矣對不住啦,這首歌我借用一下,將來有機會一定給你補償。

張玉博打小就是文藝小青年兒,自己也嘗試寫歌,不過始終沒有作出什麼經典的歌曲,,沒想到今天一個十幾歲的小女生居然拿著這麼一個優秀的作品來找他錄歌,心裡很是感慨,但更多的是見獵心喜,激動不已。他語氣急促的對顧燦燦說:“走,去樓上,我給你錄歌。”

二樓的錄音棚跟張少陽家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絕對專業的,估計張玉博在這上麵投了不少錢。

張玉博翻看顧燦燦的曲譜,越看越喜歡,頗具禪意的歌詞、飄逸流暢的旋律,真是不敢相信這是一個還在上高中的小女生的作品。

突然,他看到顧燦燦在紙上的簽名,忍不住微皺眉頭嘴裡嘟囔著:“顧燦燦,顧燦燦,這個名字怎麼這麼耳熟,是在哪裡聽過見過呢?”

周群聽他嘴裡嘟囔,笑問道:“喂,你不去弄設備,在這嘟囔啥呢?”

“我是說這首歌的詞,你看啊。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並覺得這不一般,這種不同於一般的古風,因為這個主體意思都很難把握,既然這麼難,我就研究一下吧,個人見解而已,詩詞文章的理解就是靈活多變才有意思,隻不過誰的解釋最通透而更多的人接受罷了,孔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誌也,既此遂文。

歌名“半壺紗”就顯得很縹緲,彆人說的“半壺青茗了相思,一襲輕紗遮紅塵”,就按這個意思應該沒錯,詩句就簡單多了,“青茗”自古是詩客僧家所鐘愛的,詩人用茶寫相思,僧人品茶脫紅塵,而這個詩句用茶“了相思”,輕紗“遮紅塵“,說明女主潛藏著從一個文人變化到佛家的思想,詞名很大氣,但我為什麼說這是個女主?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第一感覺吧,但是憑感覺總是不對的,還是要看後麵的詞怎麼寫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

這墨入水,說的是洗硯台,跟王冕洗硯池的典類似,說明主人應該是剛剛作畫完畢,為什麼是畫畫不是書法寫信之類,看後麵,渡一池青花,說的是主人在池邊停留有一段時間,看著水中淡墨遊離,如青花一般,顏色簡單高雅,主人畫的應該是中國寫意山水畫,為後麵作鋪墊

攬五分紅霞采竹回家

我個人理解這一句應該就是畫的內容,不然這個歌詞間的跨度我沒法接受,這句很有王維詩的味道,應該是主人向往跟另一半的生活,踩著晚霞歸家,路過竹林采幾株竹子到家門口種起來,自古有竹不俗,山水田園派儘顯,為什麼不是挖幾個竹筍回家做菜,如果這樣想就不用往後看了

悠悠風來埋一地桑麻

這一句為什麼不是畫的內容,因為繼續畫後麵就沒法說了。這應該是主人對著畫的內容聯想出來的,等風來,種好桑麻,平淡的農村生活正是主人鎖偏愛的,孟浩然的味道,正是由於對這種簡單平淡的向往,也為後麵主人的想入佛門做了鋪墊。

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

這一句,很直接,相思這個東西在詩詞裡麵幾乎不會去隱晦表達,因為感情的事想藏都藏不住,從詩經“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就這麼直接了,相思很煎熬,想入佛門了卻相思,這裡用“袈裟”也不一定說主人就是男的,隻是借指佛門,看詩詞不能太狹隘、這一句更說明前麵的句子都是畫的或者想的,因為這一句要斷相思,很明顯之前的描寫肯定都是虛幻的

十裡桃花待嫁的年華

從出家又想到出嫁,這就難懂了,十裡桃花應該是由十裡紅妝變化來的借指嫁妝,就算是原意十裡桃花也是指美好,如詩經裡桃夭“灼灼其華”一樣說的是出嫁,反正就是到了待嫁的年紀,就算是寫出嫁。主人也不一定是女的,有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出嫁的時候,這是詩詞裡比較高明的手法,

鳳冠的珍珠挽進頭發

鳳冠霞帔的新娘,是世上最美的女人,精心打扮就等著嫁給你那一天(可是等不到),這一句很簡單,但是在這裡有一個詞我覺得用的很好,就是“頭發”,其實詩詞裡麵分析一個名詞是很乾癟的,這句話很簡單,但是正是由於簡單才考驗詞人功底,我覺得挽進頭發寫得很接地氣,用青絲秀發用飄柔都不好使,(而且挽進說明女主很用心的打扮更顯愛得深)就如同他的另外一首歌裡麵的,“豆腐換成金縷衣”我覺得好神奇,居然敢這麼寫,學問深時意氣平,後來才知道其實原詞是“鬥服”瞬間覺得不如豆腐好

檀香拂過玉鐲弄輕紗

這句是實寫,玉鐲弄輕紗其實是反過來,省略了被動,彆問我為什麼知道,詩詞常見手法,檀香嫋嫋,被風吹過,吹起窗紗或者床簾反正就是風吹簾動,然後碰到了手腕上的玉鐲,這才讓女主回過神來,所以從十裡桃花到挽進頭發全部是想象的內容,而且全部是由女主想象的,

這裡不能盲目的說全文是女主身份寫的,因為歌詞裡麵變換人稱也很常見,我之所以肯定這幾句是女主因為這裡寫到玉鐲,而且這個玉鐲不是一般的,我肯定是定情信物,在古詩詞裡麵有,“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意思是:愛情何以如此繾綣?你贈我一對玉鐲

空留一盞芽色的清茶

回過神來的女主看到桌上的一盞茶就如同自己一樣被空留,芽色的茶,你可以說這是詞人習慣性的襯字描寫,

但是我覺得這個芽色更為了凸顯前麵到了待嫁的年華,卻等不到愛的人來折枝的傷痛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回歸現實,倘若我的想法你都能知道,我就安心為你真誠祈禱,這裡有一種女主的無奈在裡麵,既然不能嫁給你,我也隻好參禪悟道了卻這情緣,隻能默默祝福,這裡還是有個詞寫的不錯,心中的山水,一般我們都不會這麼去表達,雖然都知道是說的心中的想法也就是思戀或者直白點就是想嫁個你,隻要你能夠明了我就知足了,

之所以用山水還是點前麵的采竹回家是女主所畫,說明全篇都是女主所想,但是如果站在跟高層次理解,有沒有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作畫想象女主等待自己來娶她過門呢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沒辦法啊,我的這些想法你都不可能知道,這一生如草芥般渺小,這是應該是佛理吧,轉眼年華即逝,這風花雪月,指這凡塵瑣事,也可以狹隘理解為感情的事,因為這裡談的是情,回頭想想,一笑便過來一生,我最開始居然把一片草理解成一片草地,我說這是什麼比喻,搞得我自己都不清白,後來突然想到草芥才知道

我總覺得我的理解會不會整體是錯誤的,反過來想還真的有可能是男主在作畫不敢想,因為杜甫有詩“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正是杜甫想象妻子在家中想自己的場景,但是後麵一個一步一蓮花祈禱,這應該是女主的想法吧,如果你們能把蓮花祈禱解釋通過,那還真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做窗前想自己的場景,然後男主入佛門空留清茶

大家有意見提出來,一起解讀謝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