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所行所悟之後才能深刻理解所寫之物(1 / 2)

1998年的1月,日本國和隔壁韓國的民眾,都是在一片哀嚎中度過的。

97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傷害還在持續增加著,被西方資本劫掠一空的東南亞國家遍地屍骸,國內經濟大蕭條的景象讓人夢回20年代的美國。

受傷最深的其實是底層民眾。

他們的存款儲蓄被侵吞,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被剝奪,他們原本美好幸福的人生被毀掉。

相比這些普通人,頂層的財閥們實際上隻是少了些吃喝玩樂的錢而已。

再恐怖的金融風暴,都影響不了他們去各種奢侈品店掃購名牌商戶貨,去各種度假村休閒度日。

但風暴起來後,財閥們便開始勒緊普通人的褲腰帶,讓他們來分擔自己本該承受的那份痛苦。

日本的家族式財閥尤為狠辣。

他們掌控輿論,操縱政府,將自身的矛盾轉移給國家,聲稱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危機,呼籲全民眾誌成城,一同抵禦。

民眾們被說得慷慨激昂,捐錢、捐糧、捐金捐銀,配合國家下達的各種政令,即便自己吃不起飯,買不起房,還要各種支持國家政策——

日本人這種莫名其妙的民族榮耀感讓北川秀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吐槽。

大概這個國家成也因為這點,敗也因為這點吧。

和蕭條的社會現狀截然相反的是,純文學市場在丹羽文雄和北川秀領導的新日本文學學會的整頓下,逐漸脫離了穀崎一郎那堆老家夥的影響,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狂奔著。

Oricon公司在1月末公布的各項數據裡顯示,日本純文學市場總體量從3500萬實質購買力提升至4200萬,且閱讀純文學的人群已經變的更加多元化。

以前,純文學是中產、知識分子和學生黨、上班族的心頭好,現在,偶爾還能看到三保人群(保安、保潔、保母)都在翻閱純文學雜誌。

除此以外,昔日的五大純文學出版社已經被現在的新三巨頭所取代。

排名第一的毋庸置疑,自然是河出書房旗下的《文藝》。

1月號《文藝》靠著連載《老人與海》又取得了300萬+的月銷量,穩穩霸占著近十分之一的市場,堪稱恐怖。

《文藝》也是全日本唯一一個能在法國、美國以及靈貓六國暢銷的本土雜誌。

隻這點而言,即便是早已火出圈的《周刊少年Jump》也做不到。

排名第二的則是由新潮社、文藝春秋、集英社三家頭部出版社,外加十餘家中小型出版社抱團取暖組成的新文象出版社。

新文象出版社的新雜誌《新文象》(前身即《新潮》)也借著穀崎一郎最後的熱度,取得了不菲的開門紅。

兩家頭部出版社互相角力競爭市場之餘,其他的小蝦米們順勢而起,把參與的市場給瓜分乾淨了。

這些小蝦米中,由講談社的《群像》改變而來的《北川》借著第一屆北川文學獎的熱度,以及《嫌疑人》這本書的出圈,從千軍萬馬裡殺了出來。

當然,目前從體量、銷量、盈利情況、作家數量、作品數目等多個維度來說,《北川》都難以和前麵兩位大哥相提並論。

但再往下,其他的出版社已經完全無法和他們三個相比,再加上這是北川老師掌控的北川文娛所經營的出版社,大家都覺得會是未來的龍頭企業之一。

所以《北川》也硬是被Oricon公司排在了《文藝》和《新文象》的後麵,位列三巨頭之一。

臨近2月中旬,日本這邊的讀者都在翹首以盼北川老師的新書。

大家對北川老師的高昂創作情緒以及寫作能力都有免疫力了,知道他肯定早就準備起了新書。

《老人與海》隻是十餘萬字的短篇,對他們而言就是打牙祭的開胃甜點,他們期待著更多、更美味的文學大餐。

就在日本讀者們嗷嗷待哺時,隔壁韓國的文學市場因文學村出版社出版了《北川秀集(韓文譯本)》而陷入了極為恐怖的純文學浪潮中!

在彙聚了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口的首爾,超百萬人瘋狂購買著與北川秀相關的任何東西。

1998年的韓國,韓劇、女團這些東西還沒徹底流行起來,他們的文娛市場還充斥著日本和華國的作品。

至於文學,更是一片荒漠。

電視台的記者們看到如此嚇人的搶書場景時,都一度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

打好腹稿的台詞全部被塞在了喉嚨裡,想要說出口的話,一句都沒能說出來。

隻有如山如海般的人群,漫無邊際,充斥在首爾的街頭巷尾。

無數讀者極度後悔沒能早早認識北川老師,也慶幸能在這種時候讀到他的。

從《青春三部曲》到最近的《挪威的森林》,文學村出版社這次在韓尚哲專務和陳俊燦主編的一力堅持下,硬是用百億韓元從河出書房手裡購得了這些的韓國出版權。

他們也夠狠夠拚,硬是整了一套集係列叢書,讓讀者們一買就是全部。

在經濟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民眾們竟然願意自掏腰包買這種“精神食糧”,這種奇景讓財閥和政府的人無比震撼。

為了了解北川秀的究竟有什麼魅力,三星財團董事長李秉哲、樂天財團董事長辛格浩、現代財團董事長鄭周永等人齊聚一堂,人手一本《北川秀集》,研究起了這位在日本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年輕文學家。

韓國最知名的《朝鮮日報》說:“當代韓國文藝青年的標簽之一就是北川秀。

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細膩的情感賦予了北川秀個性化的寫作風格以及自由的創作熱情。

在他最具個人色彩的日式物哀風裡,孤獨感貫穿始終。

他的故事在韓國反複被人講述,他的語錄在互聯網上總被提及,

書中那一句句言簡意賅的溫柔話語被學生們摘抄,寫在小本子上,全部直擊年輕人柔軟脆弱的心臟。”

首爾最知名的幾家高中,老師在上課時收繳的一大批小抄本子上,全部寫滿了《北川秀集》裡的經典語句。

令北川秀在韓國聲名大振的《百年孤獨》現在還處於各個書店貨架的最頂端,銷量持續攀升中。

該書出版的當天,出版社就決定贈印10萬冊,一本純文學在首刷日就決定增印,在韓國文學市場實屬罕見。

在首爾地區,幾乎每家書店都爭相引進北川秀的新書,書一到店就被搶購一空。

“北川特需”,這是韓國純文學界自主提出的一個特有名詞,指的是隻要和北川秀有關的東西,都是特需物品,可以無腦買入。

首爾中學附近的三星書店在2月2日起,一連七天,直接把店名改成了“北川書堂”,然後比平時提早三個小時開店,延遲一個小時閉店。

在書店的入口處,店員彆出心裁的用北川秀的200本堆起了高達兩米的“北川書塔”,供讀者們觀賞和拍照。

早上六點開店後,許多學生就在外麵排起了長隊。

第一位買到的讀者興奮不已,對著鏡頭高喊:“我早上五點不到就起床,然後急匆匆趕來排隊,就怕午休時間讀了書,但沒看完,下午就沒心思上課了。

我要馬上閱讀,然後儘快看完,再去學校上課!”

這類場景在首爾數不勝數,“北川秀現象”甚至被各大媒體定義為1998年年度詞彙之一——即便1998年現在才起了個頭而已。

比起韓國人的瘋狂,法國人和美國人也不遑多讓。

《挪威的森林》第一個出版的海外國家就是美國,不過相比較這部日式風格濃鬱的戀愛,還是《老人與海》更直擊他們心靈。

法國那邊,由於是《追憶似水年華》的主戰場,去年起就一直持續更新的這本回憶錄現在已經成了每個法國書迷都必看的經典之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