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又過去了4年,小寶到了7歲。
在這4年裡,小寶每日在爺爺的教導下學習聖賢之言,其他時間和村裡小童一起玩耍。
雖然有時候彼此之間會發生爭執,但是一個晚上之後,次日再見依舊是好朋友。
看到小寶每日開心,茁壯成長,爺爺也非常高興。
一天晚上,吃過晚飯,小寶照舊和爺爺坐在院子中的兩把椅子上麵,一邊喝茶,一邊閒聊。
如今7歲的小寶,相比同齡孩童,身子明顯更加壯實,個子也高一些。
爺爺對小寶說道“今年你已經7歲了,雖然還是小一點,但是你遠比同齡孩童聰慧,所以爺爺決定,帶你去縣學學習聖賢之言。”
小寶問“爺爺,您的學識教授我足夠了,為何還要去縣學?”
爺爺笑著說“人,終究是要長大的,要看看外麵的樣子,雖然爺爺自認為教授你或許比其他人要好,但是那樣的話,你所能見識到的隻有爺爺一人,比爺爺教授的好的夫子太多了。”
“除此之外,世間的好,壞,不好不壞,你或許就都沒有感受了。”
“隻有多見識,你才能獲得更多,成長更快,也才能明白,自己是什麼,要什麼。”小寶地懂非懂的點頭。
爺爺再次撫摸小寶的小小腦袋。
然後小寶問“爺爺,那大牛,二虎他們呢?”
爺爺笑著說“當然是一起去了,爺爺也去,繼續在縣學當夫子。”
小寶高興,“太好了,謝謝爺爺。”
爺爺笑眯眯的看著小寶,“你既然進入了鄉學,那就不能用小寶了,你的名字是王齊,今後和他人之間相互稱呼,不要稱呼小名,要稱呼正名,明白了嗎?”
王齊笑著說“王齊明白。”
爺孫哈哈大笑。
到了次日早上,天還不亮,王齊和爺爺早早起來,然後隨意吃了點東西,就打開小院門,正要去村學茅舍。
遠處一盞燈光夾雜著鈴鐺的聲音叮叮當當緩緩過來。
王齊和爺爺於是停下,然後那個燈光緩緩走近。
二人看到,原來是李老漢牽著一匹驢子,驢子後麵是一個帶著篷子的車子,驢子脖子下麵掛著一個鈴鐺,車篷上麵掛著一盞燈籠,所以才看到燈光和聽到鈴鐺聲響。
爺爺快步迎接上去,對李老漢說道“不是說讓你在村學茅舍等候就可以,怎麼來這裡了?”
李老漢笑著說道“夫子去鄉學,還帶著這麼幾個娃娃,”
然後指了指身後的3個娃娃,
“這是他們祖墳冒青煙了,若不是夫子,他們怎麼能有這麼好的機會。”
“我到這裡接夫子,更是理所應當。不然,讓其他鄉親還不罵死我。”
爺爺笑著搖頭,“那就多謝了。”拱手施禮。李老漢抓著韁繩的手也有模有樣的拱手躬身回禮。
然後爺爺說道“好了,都上車吧。”
旁邊的李老漢眼疾手快,揭開篷車的簾子。
但是幾個娃娃都等爺爺先上去。
這些年爺爺不僅教授了村裡孩童學問,還教授孩童為人處世,加之這裡本來就民風淳樸,所以幾個孩童都等爺爺先上車。
於是爺爺就先上車,隨後幾個孩子讓王齊先進入。
但是王齊卻說道“爺爺教導,長者先,這裡我最小,我最後再上去。”
幾個小家夥都被李老漢提前安排了,必須讓爺爺和王齊先上去。
看到這個情況,於是李老漢想要開口。
但是爺爺說道“王齊說的對,李力,你先。張虎,張成你倆隨後,王齊最後。”
於是幾人這才按照順序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