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評審目光落在白石田之介身上,這樣誇讚著,顯然他們對十傑的期待更勝於劉天羽。
相對的,劉天羽的關注度就少的多。這也難怪,畢竟觀眾席大多數人都是衝著看十傑的烹調技術而來。
豆腐切好,白石田之介又開始將其他的食材細切備好。
蔥、薑、蒜、蒜苗都切成末,一塊牛裡脊肉同樣也切成肉末。
一把大勺子握在手中,勾起半勺放入大碗中,加上清水攪拌均勻。這就是水澱粉,是等下為豆腐進行三次勾芡做而準備。
再來是豆瓣醬、辣椒、花椒等。
一切準備繼續,在10點12分鐘的時候白石田之介開始進入到了烹調階段。
白石田之介單手拎起一鍋天朝金屬大鐵鍋置放於炤台上,左手將閥門的火開到最大。
轟!
青藍色的火焰升騰而起,形成強大的火柱衝擊著鍋的底部。
沒一會兒大鐵鍋下半部分燒的通紅,這一步用行業語來說就是預熱。
中華料理極為講究火候精髓,特彆是做麻婆豆腐更是講究火候足。
大鍋、大火這樣做出來的豆腐才不會而傷及豆腐的形狀,並得到麻婆豆腐“燙”的特色。
菜籽油倒入燒紅的鐵鍋中,等到油溫七層熱的時候,白石田之介率先將牛肉末放入油鍋中進行翻炒。
牛肉末表麵有微焦的時候,他熟練的將肉末用鍋鏟推到旁邊,讓鍋底的油水呈現出來。
一瓶看起來是自製的鮮紅色豆瓣醬倒入到了鍋中,紅色的醬料與鍋底的醬汁混合,在劈裡啪啦的炸響中,滾燙的紅色也隨之渲染開來。
這瓶自製的豆瓣醬也是他製勝的關鍵點之一,也是將竊取來的菜譜進行的一個改良工作。
豆瓣醬放入油裡,很快就炒出紅油,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刺鼻的辣味。
這辛辣就也就麻婆豆腐的第二味—“辣”。
放入鹽、胡椒粉繼續翻炒,等到色澤達到最漂亮亮麗色後才停了下來。
白石田之介馬上端起一旁準備的高湯倒入鍋中,煮開之後再放入切好的豆腐。
輕微的晃動鐵鍋,讓高湯完全淹沒豆腐,儘情吸收湯汁。
大火煮一分鐘然後轉小火,隨後加入醬油和蒜苗的嫩葉。
蒜頭葉的香味以及點綴的綠色、紅油的紅色,豆腐的白色,這便是麻婆豆腐第三味和第四味的“香”和“色”。
白石田之介不敢大意,目光盯著鍋內,感受鍋內食材和溫度的變化。
等煮的差不多,勾芡。
第一次和第二次勾芡間隔不用多久,兩次勾芡後這一道麻婆豆腐的製作也進入到了收尾工作。
等到湯汁漸漸收起,變濃,開始進行最後一道勾芡,讓湯汁和食材等徹底包裹住豆腐。
依舊是單手拎起重達十來斤的鐵鍋,將鍋內的豆腐均勻的盛放在白色的盤子內。
分成三份之後白石田之介將最後山椒、“乾煸”過的花椒撒在豆腐的表麵。
山椒和花椒帶點刺激性的椒麻味,也就是麻婆豆腐的第五味“麻”。
最後小蔥適量在均與的撒在表麵,更是這這一道料增添了色澤。
如此一來,白石田之介做的這一道麻婆豆腐便正式宣布完成。
【麻婆豆腐的製作方法大同小異,我也不知道到底那一個才是正宗的。本章烹調方法是按照“中華一番”中的一段劇情來寫,我自己沒試過也不知道這樣做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