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 21 章(2 / 2)

僅聽做事風格,我不難猜出這又是二皇子的好事。

然而也不能全怪他,凡事皆有兩麵,我最初施行的政策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在古代信息技術、統計錄入不發達的時期,地域人口流動很大的職業,諸如茶商、絲綢商一類,向來是很難管控並實時計算交易數額的。

畢竟今天你在東,明日你跑西。你和東邊幾家人賣了三十兩銀子的貨款,次日溜溜跑到西邊做生意了,年末你回了南邊的家,當地衙門假如來問你,“這一年賣了多少錢啊?”

你把除了家門口這片地方的生意全都打個折扣報上去,縣衙也不可能去東西兩處一一查證,沒準兒路費行程都比你漏的稅款多些。

所以古代對商業收稅的主要辦法和現代思維有很大區彆,不重交易額,而是用“關稅”的形式征收。

但凡走官道、大路的商隊,必須要根據攜帶的貨款數量支付一定的錢。具體的關稅數額和貨款類型也有一定聯係,比如鹽勢必最貴,且尋常商賈嚴謹販賣私鹽,官鹽有專業的皇商負責。

假如有膽子大的,想繞開關卡逃稅也不是不行。但古代治安不好,荒郊野嶺時常有山匪出沒,到時候還是要交稅,沒準兒還要被擄走去挖礦為奴十三載。

說白了,官家的隊伍和民間的山匪都會收商人的錢,隻不過是官方認可和官方不認可的區彆。

而像河西城這樣設立專門的賬務部門,對城內區域的商鋪定點算錢收款,安全舒心又順心的形式,其實在梁國乃至四國之內都算新穎的。

總而言之,農耕時代的稅收大頭依然是從糧食上按照人頭來獲取。絕大多數朝代都選擇重農抑商。

可我不一樣,我頭鐵,並且著急發展資本主義。我是真的沒時間跟二皇子一點點耗下去。

我選了最粗暴的一種辦法:“老韓,我們得反傾銷。”

想快速提高河西城的經濟體量,隻靠發展生產力還不行,必須拉動內需。河西城就這些人,這些購買力,不能全被外麵的商販分走了。

把東西賣出去,實現地域上的出貨大於進貨,總體來看白銀就是流向我們這邊就夠了。

我沉心靜氣與部下商議思考,有什麼東西,是河西城有,而隔壁城鎮乃至天下沒有的。

“所有損害梁國內部利益的、人民身體健康的商品一律被排除。”內鬥可以把全家殺得隻剩你一個人,但不能把家裡的梁柱鬥垮。

老韓補充:“河西與傍山城位置相近,氣候相似,酒糟皆為高粱。故酒曲也隻怕不好銷售。”

鐵匠那邊的炊具、農具倒是一個很好的輸出口,但也有上限,一味押單注隻會越來越飽和。

“什麼東西是我想得到而現在沒有的呢?”

我有個損招,但不確定用不用得好。

直到安排好軍中耕田事宜,不得不回到京中交待了,才和老韓道彆,並特意交待他時刻關注我的快訊信件。

回京之後,照例麵見天子。受封。論賞。

我再度在這個環節感受到了這部小說背景設置的腦殘程度,作為女主你會在前朝以千百種刁鑽的角度挨罵。

江伯永和祁戰統統加爵,我沒。因為我是公主,按照封建製度來看,已經是女人能獲得的爵位頂尖了。再往上混,不能靠政績,隻能靠壽命。

熬死皇帝,我是長公主。

熬死下一任皇帝,我是太長公主。

他大爺的。

下朝路上我越想越不服,忍不住和江伯永抱怨:“虧那群文人也好意思陰陽怪氣女子沒有參政天分,現在看來,我壓根沒有上升通道,想升職都不能靠努力獲取,誰還有動力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