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懷玉觀察到李世民的舉動,深知朝堂可能即將經曆一場腥風血雨。
他進一步闡述道:“房大人他們為確保救災的真實情況,確實派人前往災區勘察。然而,他們所見不過是地方官員刻意展現的一麵。一旦他們離去,那些粥棚裡所煮的,便不再是米粥。尚有良知的官員或許會將野菜與米一同熬煮,而無良之輩恐怕連草根樹皮都不放過。”
此情此景,災區百姓豈能不起哄鬨事!
李世民聽聞此言,驚愕不已。他信任秦懷玉的話,因為他自己也派人前往災區偵查,同樣遭到了蒙蔽。多次探查,都未能找到暴亂的根源。
秦懷玉繼續說道:“這救災三策,表麵上是為了災民著想,實則不過是紙上談兵,為貪官汙吏提供了可乘之機。此等策略,實乃禍國殃民之舉。”
秦懷玉的話語鏗鏘有力,令李世民陷入深思,沉默許久。
李世民注視著秦懷玉,詢問道:“既然你早已預見這三策難以奏效,想必你心中已有良策?”
秦懷玉沉穩回應道:“要解決災情,實非難事。首要之務,懇請陛下派遣一位剛正不阿的官員,例如魏征,前往災區嚴懲貪官汙吏。其次,可派太子前往災區,安撫民心,並繼續沿用臣先前提出的以工代賑之法。既然遭遇乾旱,可組織百姓挖井,靠近河邊的地區則可挖掘水渠引水灌溉。這樣既能救助百姓,又能避免他們因不勞而獲變得懶惰。”
秦懷玉繼續說道:“挖井對於預防旱災極為有效。此外,臣可提供一種運水工具,使得靠近河流的地方能夠引水灌溉,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你所說的運水工具,莫非就是你在封地所發明的那個水車?”
秦懷玉點頭答道:“正是水車。這種水車無需人力驅動,能夠持續引水,非常適合當前乾旱的形勢。”
李世民繼續說道:其他都好說,但太子親自前往災區,是否妥當尚存疑慮。倘若他在災區遭遇不測,你這位提出此建議的人,恐怕會首當其衝地受到問責。
秦懷玉闡述道,唯有太子親臨,才能讓百姓深切體會到朝廷並未遺棄他們,進而增進陛下在民間的聲望與影響力。
鑒於此,朕決定派你隨同太子一同前往。太子的安危,朕全權委托給你。更何況,太子乃是你的大舅哥,你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他。李世民如此吩咐道。
秦懷玉聽後,心中想拒絕,但他知道這不是他能拒絕的,他不能退縮,隨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道:“陛下,請放心,臣一定竭儘全力保護太子的安全。”
李世民點了點頭,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深深的期待和信任。他知道,有秦懷玉在,這事就算是成功了。
數日後,秦懷玉和太子一同踏上了前往災區的道路。他們穿越山川河流,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災區。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心中充滿了震驚和悲痛。
一路走來,田地乾裂,百姓餓死的屍體隨處可見,百姓們的眼中充滿了絕望的死寂。
秦懷玉對李承乾說道:“太子殿下,咱們先到縣衙安頓下來,然後再安排賑災的事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