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不孝,讓爹擔憂了。”秦懷玉解釋道,“但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孩兒已經知道要發生蝗災,如果躲著什麼都不做,孩兒的內心難以安寧。”
秦瓊沉聲說:“為父知道你的勇氣與擔當,但你也必須明白,勇氣並非盲目衝動,而是要知道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你今日之舉,雖然勇氣可嘉,但實在太過冒險。朝堂之上,一言一行都需要謹慎斟酌,否則便會引火燒身,甚至累及家族。你竟然還私自跑去找陛下進諫。”
秦懷玉低頭默然,他深知父親的話句句在理。他今日的所作所為,確實過於魯莽了。然而,他也明白,他不能對即將到來的災難袖手旁觀。
“父親,我知道我錯了。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而不去幫助他們。我相信,隻要我們的初衷是為了百姓,為了大唐,陛下他一定會理解的。”秦懷玉抬起頭,眼神堅定地與秦瓊對視。
秦瓊注視著秦懷玉,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賞。他知道,這個年輕的兒子雖然年紀尚輕,但已經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和自己的堅持。他期待著,這個兒子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為大唐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
“好吧,你去吧。記住,無論結
果如何,都要坦然麵對。你是秦家的兒子,你的背後是整個秦家。”秦瓊拍了拍秦懷玉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次日早朝,秦懷玉懷著堅定的信念,準備迎接未知的挑戰。
李世民原計劃於今日對在這次大戰中建功立業的臣子們進行封賞,然而事情並未如他所料。在他尚未宣布封賞之時,李靖卻遭到了彈劾。
“陛下!”禦史大夫蕭瑀等人站出來說道,“臣等彈劾李靖治軍無方,導致士兵胡作非為,劫掠百姓。此外,李靖在消滅突厥後,擅自處死了頡利的妻子義成公主。請陛下對李靖降罪,以儆效尤。”
李世民聽後,麵色嚴肅地向李靖詢問:“衛國公,對於蕭卿等人的彈劾,你有何反駁?”
李靖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回答:“回稟陛下,臣自知有罪,無需反駁。”
李世民果斷地說:“既然如此,那原定的封賞就全部取消。衛國公李靖的功績與過失相抵,既不賞也不罰。其餘將領的封賞事宜,後續由禮部來安排。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齊聲說道。
看到李世民如此處理,李靖心中稍感寬慰。他明白自己這次已無法再獲得封賞,而且他也清楚,被封為王對他而言並非好事。因此,他在某種程度上對蕭瑀的彈劾感到感激。
自此以後,李靖閉門謝客,專心致誌地在家中創作自己的兵法。
與此同時,李世民回到後宮,心情愉悅地對皇後說:“觀音婢呀!今日蕭瑀這老家夥可真是幫了朕一個大忙啊!”
皇後長孫不解地問道:“二郎,此話怎講?”
李世民解釋道:“李靖得勝歸來,已經晉升為衛國公,朕正在為如何封賞他而犯愁。封王似乎不太合適,封賞太輕又怕辜負了他的功勞和期望,賞太多又擔心在未來的戰爭中難以再激勵他。然而,蕭瑀他們參了李靖一本,這樣他的過錯與功勞可以相抵,朕就不必為封賞之事過於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