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各方安排(1 / 2)

前世並不是沒有能夠肯得起抗衡的華國品牌,融華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巔峰時期,可是遠遠超越了肯得起的品牌。

成立於1991年12月的榮華雞快餐公司,以其適合華國人的口味和比肯得起更便宜的價格,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在店鋪數量上,它也一度超越了肯得起的門店數量,而且更受華人的歡迎。

不過其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做到標準化,一個廚師如果昨天晚上多喝了一口酒,今天的口味可能就不一樣了;今天早晨如果多吃了一點鹹菜,與昨天的口感又不一樣。

所以,每天燒出來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顧客進入融華雞吃東西,同一種食物,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口味。

有時候好吃,有時候又難吃的要命。

因而,便沒有多少人會再繼續去融華雞挑戰自己的運氣了。

這便是後期融華雞競爭不過肯得起的最主要的原因。

看看人家肯得起是怎麼做的,每一件食材,從購買之後,便開始實行標準化製造,每一個流程的製作時間都精準到了秒。

一塊炸雞塊,在油溫多少度的時候下鍋,下油鍋炸多久起鍋,這些時間都是精確到秒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保證了每一種食材通過不同的人製作出來,它的味道也是相同的。

使用全麵的標準化來弱化製作人員的區彆,可以使不同的人做出來的都是同樣的口味,這樣就可以保證顧客食用到的,永遠都是相同的口味。

在這樣的情況下,融華雞怎麼可能競爭得過肯得起呢?

而如今李子軒所叫做的,便是把這一套標準化的流程,引入到華士萊之中。

他可不想走融華雞的老路。

“老媽,招人的事情可以開始了,人員到位之後,還需要培訓一段時間呢。”在總店逛了一圈之後,李子軒便對著身邊的母親張雨霞說道。

“嗯,這事我下午就去辦。”張雨霞本來就是負責人事的,也沒有多說什麼。

“大伯,李氏小炒如今的生意您也看到了,每日的營業額已經下降到了六千左右,模仿我們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如今是時候關閉了,後勤加工中心的改造,也是需要時間的。”交代完老媽的事情之後,李子軒又把目光轉向了大伯。

大伯李國平的目光還在店裡不斷的掃視著,作為重活一世李子軒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樣高端大氣的裝修風格,足夠他們看花了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