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最後舉報有獎,更是明擺著,表明朝廷的態度。
那就是縱容農戶去清查士紳的土地。
發動農民去鬥爭。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方麵而已。
另一方麵,通過對藍家抄家破族一事的渲染,震懾天下鄉紳士族,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定遠縣縣令陸濤斬立決一事,同樣讓各地那些不忠於朝廷,不愛護百姓的父母官,噤若寒蟬,在這個節骨眼,如果還敢與朝廷對著乾的話,那麼陸濤就是前車之鑒。
困擾朱元璋、朱標許久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各地如果還有人膽敢公然抵抗新政推行,隱匿田畝,那再好不過,正好借他們的頭顱一用。
大明日報下一期內容,恰好還缺素材。
所幸此時才是洪武五年,大明新立。
並不是病入膏肓的大明中後期。
不然等到那個時候,再進行清丈田畝,那遇到的阻力,比此時要大上何止百倍。
而且那時候的君王,也遠沒有此時洪武帝有魄力。
原時空,在土地兼並嚴重、階級矛盾加劇、政府貪汙腐敗,持續了100多年的大明王朝開始逐漸走向衰落後,有一個也曾經站出來。
這個人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有心撥亂反正,要給大明好好地動一次手術。
可那時的大明有一個說一個,哪個不是大地主?誰家沒隱瞞土地,偷稅漏稅?
他張居正的老師,徐階徐閣老,在奉興鬆江就有整整24萬畝田!
改革沒有成功,是張居正沒有本事嗎?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一個老百姓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連皇帝都靠邊站,張居正已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能夠成為那場政治鬥爭最後的勝利者,笑到最後。
無一不是在證明他張居正的強大。
張居正沒能成功。
隻因為他做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