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2 / 2)

楊憲的揚州小學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為了與這個時代的舊私塾做出區彆,楊憲決定用現代化建築。

要建現代化的建築小樓,那麼首先需要的材料便是水泥,其次是紅磚。

紅磚這個時代還有替代。

水泥就隻能自己搗鼓了。

在古代,建造房屋基本上用的都是石灰。

就是將石灰、沙子還有礫石混合在一起做成石灰砂漿,但這樣簡單的石灰砂漿效果並不好。

不,應該說問題非常多。

比如由於強度不夠,建不了又高又大的房屋。而且,除此之外,一旦天氣不好了,環境變得潮濕就不能建房子了,十分耽誤工時。

後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往石灰砂漿裡加入黃黏土,這樣不但能夠在潮濕的環境下工作,同時也解決了硬度問題。

又比如往石灰砂漿裡加入糯米,形成糯米石灰漿。

眾所周知,糯米是很有黏性的,所以粘稠效果也非常好。

糯米石灰漿大多用來修建宮殿,也有用於防禦工事建築中,總之無論是哪種情況,這種原料普通百姓是使用不上的。

普通老百姓,連吃都吃不飽,又怎麼會“土豪”到拿糯米蓋房子,他們可舍不得。

可無論往裡頭添加什麼,它本體凝膠還是石灰。

與水泥相比,石灰劣勢太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傳承千年的石灰工藝後來會被水泥替代。

首先一點,就是石灰儲存難。

生石灰要在乾燥環境中儲存和保管,若儲存期過長必須在密閉容器內存放。並且,要防止石灰受潮或遇水後水化,甚至由於熟化熱量集中放出而發生火災。

其二就是施工性。

水泥遠比石灰要來得更加優秀。

水泥可以即拌即用,石灰卻不行,如果石灰水化後立即使用,會破壞牆麵,且結構強度大大降低。

最後便是,應對更複雜的建築結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