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楚辭》記載,戰國時代,我國南方已經開始種植甘蔗,當時被稱作“柘”,百姓們通過從中取得蔗漿獲取甜味。
但嚴格意義上製作出糖,要到了漢朝。
當時廣東、廣西一帶的人們開始嘗試通過暴曬、煎煮等比較原始的方式,對蔗漿做粗加工,製成濃度較高、便於儲存食用的蔗糖。南北朝時期,種植甘蔗日益興盛,種植區域更加廣闊,技術也有所提高,已經可以將蔗糖製成晶體,但仍十分粗糙,含有許多雜質。
之後曆朝曆代。
隋唐宋元,製糖技術都在不斷發展。
糖的品質越來越高,雜質越來越少,顏色也越來越淺。
到了現在,已經能夠製作出一種相對白淨的糖。
可由於製糖技術不夠成熟的緣故,令得製糖成本格外的高,效率也很差。
按照此時的工藝,一般來說均是采用熬煮的手法。
需要把大量蔗糖投入鍋裡花費大量時間熬煮,到最後冷卻時,會凝出一層極為稀薄的糖霜,製糖匠人再使用特製的竹篾,將其小心地刮下來。
按照這種工藝,大概成百上千斤的蔗糖,到最後隻能提煉出幾兩的糖霜。
而且就算是這樣好不容易得到的糖霜,它的味道比起真正意義上的白砂糖,仍舊有所差距。
因此即便是身為皇子的朱慡,也是頭一次吃到這種味道。
“味道怎麼樣?”楊憲開口笑道。
“美味極了。”朱慡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開口道。“敢問楊大人,這味吃食叫什麼?”
“雪花酥。”
名字是楊憲早已想好了的。
當然事實上朱慡和王月憫方才吃的,並非後世的雪花酥,而是牛軋糖。
隻是楊憲認為牛軋糖三個字不好聽,這次他打算直接走高端路線。
同樣的手段,再使一遍,那就沒意思了。
這次楊憲並不準備直接賣白砂糖,起碼這個時間點還不行。
他要賣的是白砂糖的製品,各類甜食。
揚州城如今正是複興階段,各行各業都剛剛複蘇,顯然不適合銷售這種奢侈品。
整個大明也就隻有京城最為合適,因為那裡達官貴人,勳貴富商們最多。
要坑,就坑富哥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