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2 / 2)

要知道隋唐之前,製鹽工藝都較為原始,最初隻是在河床、海床或湖床直接尋找鹽的結晶。

後來經過發展,到了如今已經有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製鹽工藝,淋鹵煎鹽。一直到永樂年間,才開始廢鍋灶、建鹽田,改蒸煮為日曬。

可這種工藝製出來的鹽多為粗鹽。

本質未經提純,你就算將鹽塊磨得再細,終究沒辦法去除裡頭的雜質。

因此吃起來,總是帶著些許苦澀。

而眼前的鹽,吃起來不帶一點苦味,皆是純正的鹹。

魯明義從小到大,曆經兩朝,從未吃過這樣好的食鹽。

“大人這是怎麼做到的?”魯明義立馬開口問道。

“粉碎、溶解、過濾、解析,最後結晶。”

楊憲一邊說著,一邊將石板上的食鹽給歸攏起來,收進一個瓶子裡。

以後吃飯,總算能有一些滋味了。

楊憲的話,魯明義隻是聽個半懂,可不妨礙他知道一點。

那就是製售私鹽是重罪。

從產鹽,到賣鹽、買鹽,整個過程,朝廷都是嚴格管控的。

魯明義看著楊憲,眼眶泛紅。

楊大人果然還是那個始終將百姓放在第一的楊大人,為了揚州城的未來,竟然要不惜涉險販鹽,之前看到他拔苗的時候,竟然還一度懷疑他的用心。

我真不是人。

“.大人,如今揚州雖然艱難,可等到豐收後一切都會好的,你不是說新的稻種畝產要比以前好很多嗎。”魯明義紅著眼,開口道。

楊憲隻是看了一眼魯明義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歪,開口笑道:“魯大人在想什麼,就算我想賣鹽,肯定也是上奏朝廷後,直接在揚州推行改革。至於這個製鹽之法,我等會兒就寫一道奏折。”

製鹽的方法是一定要交代的,可什麼時候交、怎麼交、交給誰都是大學問。

他正好有直達天聽的權利。

而如今明朝剛立,百廢待興,很多製度都仍沿用前朝,屬於空白時期,這時提出一些改革建議,老朱更容易接受。

如果等到後期,製度定型了,反而不易。

加上自己進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