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兩個人都是小孩子,五六歲的年紀當個玩樂,過一陣子可能就忘了,蘇梨也沒有放在心上。
吃過這一頓飯,全家人就算正式搬到了新院子。
柴氏看到自己隻顧著吃喝玩樂的兒子,有些犯愁,明裡暗裡跟秦老根打聽。
“爹,您去臨安不是問了,什麼時候送小寶去學堂呀,小寶已經六歲了,可不能再耽誤下去。”
秦老根想起那日的遭遇,嘴角往下落了落。
“趕明兒讓老二去鎮上或者是縣裡看一看,有沒有合適的學堂,把家裡的男孩都送去讀書。”
柴氏一聽就急了,“不是說臨安那邊安排嗎?怎麼成咱們自己找了?”
“那邊一直沒有動靜,咱們也不能總等著不是?”田桂蘭瞥她一眼,“等著也不是辦法。”
這話無異於告訴大家,孩子們上學的事情不用考慮臨安那邊了,不靠譜,還是他們自己找。
柴氏心有不願,先前大伯那邊都說了,幫他們找臨安最好的學堂,自己找的鎮上和縣裡的學堂怎麼能跟臨安的比?
老六不也是一直上最好的書院才考上舉人的嗎?
隻是現在也沒有辦法。
隔天秦見湖就去鎮上和縣裡打聽了給孩子啟蒙的學堂,帶著幾家消息回到家裡。
“鎮上有一家合適的學堂,縣裡有兩家,鎮上的束修比較少,一年一兩銀子,縣裡的一年要二兩。”
他看向二老的眼神有詢問。
“這幾家都怎麼樣?”秦老根問。
“縣裡的看起來相對好一些。”秦見湖猶豫道,“鎮上是個小宅子,教書的是個秀才,人也很年輕,我瞧著有些心性不定,縣裡兩家都管飯,隻需要每日接送即可,還不止一位教書先生,有秀才有舉人。”
條件擺在這,就是差的便宜些,好的貴一些罷了。
全看自家怎麼選。
“一年二兩……”秦老根嘀咕著。
家裡男孩不多,一個秦秋寶一個秦冬盛,一年四兩銀子。
聽著不多,對剛蓋完屋子買完田地的秦家來說,也得好好琢磨。
“苦什麼都不能苦孩子。”秦老根一咬牙,對田桂蘭道:“四兩就四兩!”
等老四開始燒炭就好了,慢慢都會賺回來的!
田桂蘭讚成點頭,“是這麼個理兒。”
兩個孩子去學堂的事情就這麼定下。
秦老根放下一樁心事,心裡仍不是滋味兒。
“本來家裡就有個舉人,現在倒好,孩子啟蒙還得去學堂。”
他憋得慌。
田桂蘭安慰道:“下一回,下回沐休,耀祖肯定就回來了,到時候好好問問是不是有什麼苦衷,你不要瞎想。”
秦見深的炭窯就選在村尾的荒地建造,用圍牆圍了一小圈,防止被外人偷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