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吃軟飯(2 / 2)

雖然這樣的想法顯得有些自私,但在謝春燕母親的心中,馮東嶺的“無牽無掛”反而成了一種難得的安心。

春燕前段婚姻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婆家的過度乾預。

因此,即便謝母明白馮東嶺目前沒有穩定工作,經濟條件上春燕或許會吃虧,但她仍舊衷心期盼馮東嶺能成為自家的女婿。

畢竟,貧窮並不可怕,隻要夫妻同心,腳踏實地,幸福的日子終會來臨。

謝春燕深知馮東嶺的現狀,本想提議不必急於一時,但聽到馮東嶺那番深情的話語,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感動與心疼。

再一想,他們雖是新近確認戀愛關係,但實際上彼此早已相識相知,時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障礙。

於是,那句“不急”的話便咽回了肚子裡。

婚事,就這樣在雙方的共識下迅速確定了下來。

馮東嶺對謝春燕的愛真摯而深沉,回家後立即請來了風水先生,兩人決定在年前選定吉日——陽曆三月二十三日,一個充滿希望與新生的日子。

此時正值小年,距離那個充滿意義的日子,大約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閃電般的進展,即便是許秀芳也感到意外,但無疑,這是一樁令人欣喜的好事,預示著新的開始與無限可能。

婚期既定,老謝家的喜悅氛圍如同春日裡綻放的桃花,愈發濃鬱而燦爛。

謝母的心情自是無需贅述,每當許秀芳踏入家門,迎接她的總是謝母那張洋溢著幸福笑容的臉龐。

就連平日裡總是板著麵孔,不輕易展露情緒的謝父,也被這股難以抗拒的喜慶氣息所感染,時常可見他背著手,在院子裡輕聲哼唱著那些悠揚的小曲,腳步間都透著一股輕快。

而這個春節,對於老謝家而言,更是添了幾分不同尋常的熱鬨。

大年初一,陽光灑滿小村,馮東嶺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堆滿了門檻,每一份都承載著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他的到來,無疑在平靜的村莊裡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村民們對馮東嶺與謝春燕的結合充滿了好奇與議論。

馮東嶺作為城裡人的身份,讓不少人嘖嘖稱奇,更有人對謝春燕曾有的婚史感到意外,卻仍能吸引到城裡的青年,議論聲中不乏幾分酸澀。

而當馮東嶺沒有固定工作的消息不脛而走,那些原本就蠢蠢欲動的舌頭更是找到了新的談資,冷嘲熱諷接踵而至。

“哎,你們聽說了嗎?馮東嶺怕是看上了謝春燕在鎮上的工作,想吃軟飯呢!”

一人竊竊私語,卻足以讓整個村子的風向標轉向。

“還有啊,謝家母女倆是不是看上馮東嶺年輕力壯,想圖點啥?”

另一人附和,言語間儘是揣測與不善。

這些流言蜚語如同冬日的寒風,直往人心窩子裡鑽。

謝母聽聞,心中憤懣難平,卻苦於這些閒話皆出自背後,無從辯駁,隻好將一腔怒火暫且按下,尋了許秀芳傾訴“老二家的,外麵那些人,都說東嶺是靠著咱們春燕過活呢!”

許秀芳聞言,心頭一緊,她明白,外人的風言風語找她訴說無濟於事,但她還是試圖以自己的經曆開導謝母“媽,外頭人也曾說我哥是吃軟飯的。”

謝母聞言,臉色微變,眼神中閃過一絲尷尬與心虛。

謝翊過去的那段日子,雖然如今已有所改變,但在謝母心中,那段“吃軟飯”的時光仍是難以啟齒的秘密。

許秀芳捕捉到了這份微妙的情緒,報以一個理解的微笑。

“媽,您也是這麼想的?”

許秀芳故作驚訝地問道。

“哎,都是過去的事了,提它做什麼。”

謝母連忙擺手,生怕自己的話讓許秀芳對謝翊產生不好的看法。

正說著,謝翊抱著女兒進了屋,聽到這話,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隨後又悄然退出門外,留下一片沉寂。

許秀芳抿了抿唇,心中五味雜陳。

雖然婆婆的誤解有些離譜,但她不得不承認,婆婆在處理問題時,骨子裡還是通情達理的。

“媽,彆人的嘴咱們管不了,他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隻要不傳到咱們耳朵裡,咱們就當沒聽見。”

許秀芳輕聲勸慰,“春燕和老馮的幸福,終究是他們兩個人的事,外人說再多,也影響不到他們。”

“就像翊哥的工作,那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可總有人非說是靠了我媽家。這不就是羨慕嫉妒嘛,讓他們說兩句,咱們心裡清楚就好。咱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這才是真的。”

許秀芳說到這裡,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媽,你不覺得,他們明明嫉妒咱們,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挺解氣的嗎?”

謝母一愣,細細品味之下,不由得點了點頭,心中豁然開朗。

隨著許秀芳一番入情入理的話,謝母心中的疙瘩漸漸解開,臉上重新綻放出笑容,樂嗬嗬地轉身離去。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1987年的春節之後,謝春燕的婚禮籌備正式拉開序幕。

馮東嶺這些年跟著謝翊在外闖蕩,手頭逐漸寬裕,銀行存折上的數字輕鬆突破了三千大關,這在當時的小村中,無疑是令人豔羨的財富。

鄰裡鄉親們雖知馮東嶺平日裡做的是零工,但見他勤勉不輟,早出晚歸,都以為他是憑借自身的勤奮在縣城裡拚出了一片天,對他讚不絕口。

與之相比,馮東嶺在彩禮上的出手更是大方,不僅準備了當時流行的“三轉一響”,還在私下裡悄悄給了謝家一百元現金,這份心意並未聲張,隻為了不讓外人知曉,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那個年代,“三轉一響”已是體麵之極,若是再傳出額外的一百元紅包,恐怕會讓馮東嶺陷入不必要的輿論風波。

謝母收到這筆錢時,驚訝之餘更多的是擔憂,她急忙找到許秀芳,壓低聲音“老二家的,東嶺又給了我一百塊,這錢……”

“是給大姐的彩禮吧,收下便是,這說明他心裡有大姐。”

許秀芳答道。

“可我擔心,他哪來這麼多錢?彆是……”

謝母的語氣中夾雜著憂慮。

許秀芳初聽之下也是一愣,她對馮東嶺的經濟狀況有所了解,故而並未覺得這一百元有何不妥,卻忽略了在當時的農村,幾十塊錢乃至幾袋糧食便足以作為彩禮的現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