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頭頂光滑如鏡的主任貼近身旁腰圍驚人的經理,壓低了聲音,眼神閃爍地問:“你說,這事成不成?”
經理用他那滾圓的肚子輕輕拍了拍,嘴角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頭顱左右搖晃,如同撥浪鼓般表示否定。
這時,一名身形瘦削高挑的工人靠近了程廠長,憂慮地提醒道:“廠長,我看她那方法挺野路子的,修不好還好說,萬一弄巧成拙,把機器弄壞了,那修理費可就得咱們自己掏腰包了。”
陳安平何嘗不知道這是公家財產,一旦有所閃失,後果自負,但在這樣的緊急情況下,他又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
在一片老舊而沉悶的廠房裡,機器的轟鳴聲似乎都帶著幾分疲憊,仿佛是在呻吟著它們的力不從心。
麵對這樣的情景,陳安平心中默念:“死馬當活馬醫嘛,反正現狀已經如此不堪,還能糟糕到哪裡去呢?”
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心中那個大膽而又充滿挑戰的計劃——給廠子裡那些年邁的設備進行全麵升級,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聽聞南方的服裝廠早已步入現代化的快車道,那裡生產線上的革新,不僅多流程實現了智能化操作,就連那些笨重的操作按鈕也逐漸被靈敏的電動控製係統取代,工人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如同釘子般固定在崗位上,一動不動。
陳安平親自南下考察時,那些場景依舊曆曆在目:一體化的下料機流暢作業,宛如舞者般精準而高效;而曾經風光無限的踏板縫紉機,多數已被高效的電動縫紉機所替代,它們不僅省時省力,還大大提升了成品的質量與美觀。
此刻,陳安平雙手環抱胸前,目光堅定,周身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沉穩。
“先試試再說。”這句話雖然簡單,卻如一劑強心針。
同事們緊皺的眉頭下,交織著複雜的情緒。
副廠長的眼神則尤為複雜,既有對未知的忐忑,又仿佛隱藏著某種深意,讓人捉摸不透。
許秀芳輕描淡寫地掃了副廠長一眼,自信滿滿地承諾道:“放心吧,德國製造的東西,對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作為資深電氣工程師,德國精密的機械設備幾乎成了她的必修課程,更何況是對付這些老式設備。
副廠長的臉上頓時陰雲密布,似乎對許秀芳的能力持保留態度。
然而,不待他多言,許秀芳已二話不說,戴上了專業手套,身著工人遞來的工裝,一頭紮進了設備的維修中。
她仔細檢查每一個傳動部件,每一條線路,那專注而認真的模樣,就如同外科醫生在進行一場精細的手術。
檢查完畢,許秀芳站起身,輕輕拍去手上的油汙,嘴角勾起一抹輕鬆的笑意:“問題並不複雜,主要是中央控製係統出了一點故障,換個繼電器就能解決。”
這話一出,幾位領導的表情變得有些尷尬,顯然,他們本以為問題會更為棘手。
副廠長更是滿眼的懷疑與不屑:“換個繼電器就能搞定?如果修不好,責任你來承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