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武大郎與西門慶(2 / 2)

“西門大官人?”

魏武聞言,眼睛一亮,心道:“剛到清河縣竟然碰到了西門慶和武大郎,真是緣分啊!”

武大郎放下扁擔,掀開籮筐上蓋著的白布,拿出兩個炊餅,用紙包好,雙手遞給西門慶。

炊餅其實就是後世的饅頭,以前叫蒸餅。

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蒸”諧音,為避諱“禎”字,於是“蒸餅”改成了“炊餅”。

北宋時期也有饅頭,那時候饅頭是饅頭,炊餅是炊餅。

水滸中,武鬆到了孫二娘的黑店,就說要吃饅頭。

孫二娘給上了饅頭之後,武鬆掰開饅頭,問:“饅頭裡麵是什麼肉?”

由此可見,北宋的饅頭是有陷的。

但有餡的饅頭不是包子,因為北宋也有包子。

鶴林玉露中有這麼依一句話,有士大夫於東京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

所以有餡的饅頭,不是包子!

簡單理解,炊餅一點餡沒有,饅頭有點餡,包子餡最多。

魏武對饅頭感興趣,來清河縣算是來著了。

西門慶接過炊餅,露出一抹淫笑,賤兮兮道:“武大郎,這炊餅是不是你家娘子做的?”

武大郎恭敬道:“是的。”

西門慶將兩個饅頭握在手中,狠狠一攥,攥成一團,一臉邪笑,意味深長道:“是這炊餅軟,還是你老婆的那對炊餅軟啊?”

武大郎眼底閃過一絲憤怒,但不敢發怒,隻能一臉憨笑,企圖蒙混過關。

西門慶是清河縣的副提刑官,而且財大氣粗,與縣太爺關係極好,要是惹惱了他,自己可沒好果子吃。

隱忍,是底層百姓保命的看家本領。

不是他們沒有脾氣,而是現實讓他們隻能忍著。

所以老人經常叮囑孩子,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能忍就忍!

“真是沒教養的東西!

都是爹生娘養的人,你憑什麼欺負彆人!”

魏武怒喝一聲,三步並兩步,來到西門慶身旁,抬手就是一個大耳刮子,狠狠打在西門慶那張又賤又欠揍的臉上。

這一巴掌打下去,魏武是從頭爽到腳趾頭。

下次想體驗這種感覺,估計要閹了尹誌平。

西門慶聽到嗬斥聲,已經有了防備。

他也不是泛泛之輩,精通花拳繡腿,放到江湖之中也算好手。

功夫不弱,而且有了防備,可他依舊結結實實挨了魏武的大耳刮子。

西門慶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