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紀和身份,又在大學裡工作,陳帆身邊難免有女生。但相處溝通最舒服的,向小園無疑是其中之一。
陳帆見過太多學婊了,都想借陳帆的身份和實力弄到論文和課題,甚至還有“對陳教授有其他想法”的。這種女的,陳帆一律無視。
向小園答:“知道了,師父。”
讓助理安排了一些飯送來,三個人就在這裡邊吃邊聊。
林心誠這才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是陳帆早打算做可控核聚變研究,提前安排向小園學習,等到項目設立了,直接帶走。
他還以為白白撿了個好苗子。合著培養了半天,全是為陳帆做了嫁衣:
“陳帆,這算你小子欠我的。”
陳帆哭笑不得,以茶代酒敬了林心誠一杯,杯子特地低很多。
林心誠奉信學術方麵達者為先,經過一天的交流,他認為陳帆在托卡馬克裝置方麵的見解,比他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又有數學和化學上的成就傍身。
他根本沒考慮和陳帆的年齡差距,想同樣以教授的身份去看待。
兩人端著茶,杯子一低再低。
最後,陳帆托住了林心誠的杯底,鄭重說道: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杯我敬您,林教授。”
無論是陳帆前世已展開的工作,還是指導向小園……陳帆都欠林心誠一個人情,理應致敬前輩。
林心誠收下這份謝意。
陳帆心裡好受了一些。
接下來,三人湊在一起,又討論了後續參加ITER會議的事情。
按照交流會以往的要求,參與的學者必須每個人提交一份近年的研究成果在會議上分享。可以不完整,後續有哪方需要,再單獨交易完整技術資料。
陳帆即將立項研究可控核聚變,屬於機密信息,不可能公之於眾。
“那就按照程總工的說法執行,我會在會議上發表可控核聚變等離子體湍流建模方麵的見解……”
向小園學習核物理時間尚短,不了解這個數學模型的含金量,林心誠卻瞪大了眼睛:
“這個問題你也解決了?!”
等離子體湍流是實現受控核聚變,或者說長時間約束等離子體過程中,麵臨的最難解決的困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