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回職工宿舍收拾東西。
衣服和生活用品倒沒什麼好拿的,航空基地連貼身衣物都會下發。
以陳帆的身份,衣服之類的,回去了隨便去內勤那領上幾套就行。
但研究資料卻必須帶走:
即使在電子和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紙質資料仍然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陳帆熱衷手寫和實體書,不知不覺,書架上已經堆滿了書。
一些書籍的夾縫處,還留有陳帆寫的筆記,所以帶走是不可避免了。
其他人不方便,但葉知秋院長這邊,他需要單獨打個招呼。在學院這段時間,葉院長給他的照拂不少。
葉知秋聞言,開會都顧不上了,匆匆忙忙跑過來找陳帆:
“你要走了?這麼快?去哪?”
“上個月不是才轉到物理學院,人都還沒認識全,大家還想和你多相處相處,怎麼突然……”
陳帆選擇了保持沉默。
可控核聚變項目雖然還沒立項,但從遞交申請開始,全程走的最高規格的保密渠道,和程建華交流,用的也是航空基地的內部通訊網絡。
這裡邊牽扯巨大,無論是否能夠申請到資金並成功開展項目,知曉其中實情都容易給人造成麻煩。
葉知秋看懂了陳帆的眼神。
他知道陳帆是航空基地的人,而且以他的水平,在那邊身份地位也不會太低,肯定程建華有重要的事召他回去。
葉知秋深深看了陳帆一眼:
“我知道了。”
但既然陳帆不方便,就不好再問。
“這些書……”
“全當母校送你的禮物。”
“我走後,幫我和鄭教授說,請他等我,我回來了,再和他一起探討凝聚態物理和半導體……”
“都等著你回來。”
“謝謝。”
陳帆把最重要的資料,放在貼身背的書包裡,其他則用繩打捆。
葉知秋還是忍不住說出口:
“你要多去多久?什麼時候回來?”
陳帆也沒辦法確定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何時能獲得成功:
“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
雖然有超導材料做依托,但這隻是涉及問題的小小一個分支。
可控核聚變,後續還有多少問題亟待解決,處理它們要花費多少時間,陳帆也給不了一個確切的答複。
路漫漫其修遠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