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未來回歸的陳帆清楚,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路,真的走不通。他索性透露一些內容,給於教授增添信心;
“市麵上的材料,無非就這幾種。”
“鎢的熔點雖然夠高,但用來做第一壁材料,麵對輻射和粒子撞擊會有很大的損傷。”
“當最外層的鎢有可能被撞擊出去,形成鎢離子,他們進入到反應堆的等離子體流中,對於等離子體束來說是劇毒的,可能造成等離子體束破裂,產生安全事故……”
陳帆說的,很多都是現在的涉密實驗數據。按照現在的時間線,可能得在二三十年之後才會公開。
但科學是有邏輯可尋的,雖然這些實驗數據目前沒有公布。但陳帆的敘述,卻是讓於教授眼前一亮:
“鉍作為一種‘綠色金屬’,目前在半導體、超導體、阻燃劑、顏料、化學試劑、電子陶瓷等領域。”
“在未來,它大有取代鉛、銻、鎘汞等材料的可能性。”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於教授一聽,就知道陳帆說的靠譜。
“……”
交流持續了一個上午,於教授對陳帆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觀。
陳帆在數學上的成績令他仰望,但材料化學……於教授從上午的交流中,已經在潛意識裡,把陳帆當做了和自己實力平起平坐的同業大佬。
“你這些知識,是從哪裡來的?”
前世的事情肯定沒法解釋,陳帆隻能說:“論文和計算推演更多吧。”
於教授讚歎:
“真是後生可畏。”
“沒想到你自己看文獻,就研究到了這種地步。”
“還謙虛什麼隻懂一點點?”
陳帆打了個哈哈:
“大概因為數學比較擅長,推演能力強,所以占優勢吧?我什麼都懂一點點。”
於教授斜眼看了看他:
“嗯,確實什麼都懂億點點。”
陳帆看看時間,上午差不多就這樣了,他也不糾結:
“所以,我認為實驗產成品未達到要求,很可能受到了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希望拿到實驗室一年甚至更久的數據……”
於教授和陳帆聊天,就好像看到了光。原本認為自己的研究是小眾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