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作者叫陳帆!”
在場的諸位也顧不上是否禮貌,從口袋裡掏出手機,甚至從桌鬥裡拿出電腦,全在Arvix上搜索著。
大家很快找到了陳帆的名字。
這個賬號很敷衍:
頭像是注冊賬號時係統默認的灰西裝小人;信息也隻填了幾個必填項。
隻有作品欄內硬核的掛著一篇:
《黎曼猜想的證明》。
簡簡單單。
清清爽爽。
典型的字少事大類型。
不少人揉揉眼睛,再看係統按照信息,自動為陳帆生成的介紹:
Fan,
違和感更是十足。
華國的高中生都如此硬核麼?
隨便就證明黎曼猜想?
現場的幾位學生,都被安排出去打印論文。一些上了年紀的教授,都覺得紙質資料拿在手裡更有感覺。
5分鐘後,U盤裡的PPT也調整好了,打開呈現在大屏幕上。
陳帆在演講台的電腦過了一遍。
這PPT居然做的不錯,簡單大方,論文裡的要點基本都有。就算有瑕疵,也是陳述時用白板筆可以隨時糾正的。
既然要彙報自己的成果,陳帆想做到最好,他提醒道:
“現在時間不早了。”
“我建議大家先去吃午飯,下午的時候,我彙報黎曼猜想的證明工作。”
但現場沒一個人挪動,目光齊刷刷的看著陳帆和他身後的PPT。
“好吧,既然大家熱情高漲,那我就現在……”
陳帆開始敘述。
場外招待用餐的工作人員不懂數學,幾次從後門張望,發現會議仍舊沒有結束,但飯堂準備的菜都已經涼了。
服務員想進去問究竟,被搬凳子在會場外守門旁聽的學生打發了:
“我們正在見證世界級數學難題的解答……走開!”
“吃飯?吃飯哪有那麼重要?”
“接下是見證曆史的時刻!”
莉莉絲做的PPT不錯,很多內容可以一目了然,所以陳帆長話短說,在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