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士的提問很有價值,問到了關鍵節點,陳帆很樂意回答。
問問題一定要和對方的身份相匹配。陳帆確實平易近人,但如果問的都是“1+1為什麼等於2”、“一元一次方程怎麼解”,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女士也虛心求教。
陳帆侃侃而談:
“……在黎曼Zeta函數的臨界線,也就是實部等於1/2的這一條線上,Todd函數的極限剛好是精細結構常數α……”
“……而T會將臨界帶映射到臨界帶,臨界線映射到臨界線。公式p=sin(pn)自然數集的素數分布……”
“……”
許久之後,陳帆把一係列問題的推演過程講解完畢,問:
“我說明白了嗎?”
女士給陳帆豎起豎起大拇指:
“很厲害,關於上邊這個問題,我請教過很多人,但你敘述的最清楚。”
陳帆保持著謙遜,笑道:
“謝謝,這是一個基礎問題。我相信在場的諸多教授,譬如路易斯、羅威、安德森……都能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
女士露齒一笑:
“可你似乎不是教授?”
陳帆怔了一下。
剛才交流問題太專注了,他自動帶回了前世的身份和地位。
為了緩解尷尬,陳帆開了個“將來完成時”的玩笑:
“以後會是的。”
這位漂亮的女士眨眨眼睛,而後讚美道:
“我想你馬上就被評為教授。”
“我叫莉莉安。”
“您……你就是陳帆吧?”
雖然這可能是個不爭的事實,但被點破,陳帆還是有點不好意思。
陳帆左思右想,才想起哪裡見過這個人:
晚宴前,自己、麥克、還有她搭乘的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