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陳帆和程老有交集,不過確實20年以後:
那時,程建華已是80歲的耄耋之年,40歲的陳帆剛在科學界嶄露崢嶸。
兩人在航天技術峰會上,對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展望。
兩人從航天探討到物理理論,又對科幻小說中的曲率引擎做出了展望。雖然從技術角度仍然無法實現,但是卻對陳帆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啟發。
在那次交流之後,陳帆整整閉關研究了一個月。等陳帆拿著研究成果,再想找程建華討論時,老先生已經作古。
陳帆從櫃子裡拿出茶葉,燒水,給來的人泡了茶。
郝校長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明明是上邊來的領導,為什麼在陳帆這裡,卻像是平輩之交?
程老看了郝校長等人一眼,解釋:
“我的工作和履曆,不方便在這裡介紹。不過新聞上播出的幾次重要項目,都有我的參與……陳帆小友,不如先介紹一下自己吧?”
陳帆笑著回答:
“陳帆,16歲,臨川二中高一學生。物理、數學國賽年度第一名。來自臨川縣下屬永寧村……”
陳帆現在也沒什麼好介紹的。
畢竟重生了,除了知識依舊留存於腦海,未來的頭銜根本沒法拿出來。
程建華聽得愣了下。
陳帆的履曆雖然普普通通,但陳帆交流時,他總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覺,好像麵對的不是一個十六歲的學生,而是航空基地裡,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工程師和專家。
兩個人對視了一會,最後還是程建華忍不住率先問:
“陳帆小友,研發這個可回收火箭,就是為了……少年科創大賽?”
陳帆坦然:“算是。”
程建華遲疑的開口,問:
“目前,可回收火箭的技術,隻有米國的星鏈公司有。能問一下,你的設計方案和圖紙,都來自於哪裡嗎?”
“是從什麼渠道取得的?或者……全是你自己想的?”
無論是哪一種,陳帆都算是立了大功。不過程建華還是想弄清來路。
陳帆想了一下:
“一部分來自資料,還有一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