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父皇還沒稱帝,他跟母後還在跟著父皇一路奔波,父皇在前帶兵打仗,母後在後麵安頓人心,每當攻下一地,隨處可見各種歡呼雀躍,其中響聲最大的,莫過於這句‘大帥’!
而這也是父皇當時最喜歡的稱呼。
雖這跟夏之白說的關係不大,但這句大帥包含的百姓親切、殷切期盼卻是最多的,那時候父皇的軍隊真的是王師,每到一地都會贏得百姓稱讚。
夏之白道:“大帥來了,是百姓喜迎王師的真摯呼喊,但這並不夠,因為現在大明的軍隊,早就失去了那時的質樸,如今的百姓見到大明的軍隊不跑不生出擔憂都算不錯了,而大明要做的,便是回歸初心。”
“軍隊建立的初心也要重新確立。”
“當不再是改朝換代,而當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並以此身體力行。”
“民心很寬泛,陛下還有朝廷,不可能攬獲全天下的民心的,因為有貪官有汙吏有士紳,這些人會一直敗壞朝廷的威信威嚴,讓朝廷名聲掃地,但軍隊不一樣,軍隊遊離在百姓生活之外。”
“無論是駐守邊疆,還是清剿流寇土匪,都是利國利民的。”
“更重要的一點。”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
“當兵不是享福的,而是一門苦差事。”
“因而百姓對於當兵的,其實內心是有樸素的認同感。”
“所以軍隊隻要不做錯事,不犯蠢,其實很容易維持住百姓的信任的,當然以目前的情況,還是不夠的。”
“但若是大明的軍隊職責以維護國家安定統一,維護百姓生命生活為己任,始終堅定不移的跟百姓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這樣的軍隊,誰又不會愛戴?誰又不會擁護?”
“而想要做到,相較朝堂各種政策,這無疑是更好實現的。”
“因為決定權一直都在帝王手中!”
“而且沒有太多臣子乾擾。”
“隻要軍隊始終得民心,而軍隊又受皇帝直接控製,若是真到了眾正盈朝,當朝皇帝已無力掌控朝堂,那時候何不效仿一下陛下,直接暴力出清,重建大明。”
“暴力的確不能解決很多問題。”
“但卻能解決很多有問題的人。”
“而以目前大明的現狀,其實很容易出現一個狀況。”
“便是朝廷調撥不動軍隊!”
“因為大明施行的是衛所製,軍隊在邊疆屯田,若是真能做到自給自足,隻怕不願意替朝廷賣命,再則,若是任由衛所製存在,等日後軍田都被侵占,大明軍冊上隻怕會多出很多吃空餉的。”
“整個軍製直接崩潰都大有可能。”
“就我看來。”
“衛所製已接近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
“日後無論是更好的維持戰力,還是肩負起應有的曆史責任,其他兵製都遠比衛所製要好。”
“縱觀曆史趨勢,最適合的當屬征兵製與募兵製並存的新製。”
“同時對內對外也要做區分。”
“保證軍隊純潔。”
“軍隊每隔幾年就進行一次輪換,同時財政全部由朝廷支出,最大程度保證軍隊不旁落,朝廷始終把控著軍隊的生命線,同時削弱武官對軍隊的實際控製力,但並不減弱武官的指揮能力。”
“再借此讓軍隊重樹威名。”
“嚴厲整頓軍紀,清除軍中害群之馬。”
“讓天下百姓對軍隊徹底改觀,重新建立起對大明軍隊的信任。”
“還天下一個百姓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