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糧荒5(2 / 2)

有人換嗎?第一天沒幾個,第二天零零散散,三日之後就得排隊了。這筆賬誰都會算,如果按照目前的價格把手裡的存糧換出去,價格基本和去年秋天持平。賠錢是肯定的,但隻要買的時候價格合理,再加上陳米換新米,也不會賠太多。

不換當然不會賠,可剿匪提督衙門的總理在碼頭上和杭州提督織造、杭州知府說了,他們的船隊不能久留,馬上還要去南洋繼續運糧。

那邊收購的糧食已經把碼頭附近的倉庫都塞滿了,按照一個月一個來回算怕是得運到冬天,要是趕上氣候不適宜航行,沒準春節都要在海上過了。

杭州知府當時就問了,南洋和西洋各國確實盛產稻米,可他們也得吃飯,不可能都賣給大明,突然間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糧食。

剿匪提督衙門的總理回答得很輕鬆,這批糧食不是臨時抱佛腳,從景陽三年就已經有佛郎機商人在各地用白糖換糧食了。據說價格很低,兩三斤綿白糖就能換一石當年的大米,要不是需要存儲和運輸,幾乎就和白給差不多。

當時跟隨知府和提督織造在碼頭迎接船隊的官吏不少,聽到提督衙門總理這番話的也不少,差不多發酵了四五天,糧食的來源也就不是秘密了。

完蛋,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都成了壓垮糧價的最後一根稻草。誰家裡囤積的糧食多誰就最著急賣出去,一時半會不舍得賣的也要儘可能多換成當年的新糧,指望能多存一段時間,等著糧價漲一漲再出手。

在後世裡玩過股票的人肯定都明白一個道理,追漲殺跌。股價越是跌就越沒人買,要一直跌到理論上的穀底才可能引發資金抄底,逐漸回穩。

實際上糧價也一樣,糧食雖然不像股票那樣是對未來的預期,可糧食也有類似的屬性,在收獲季節到來之前,也承載著很多人的希望。

糧價下跌,不愁吃喝的人肯定不買,他們要等跌到穀底或者到了預期值再出手。不富裕的人家也不會買,他們手裡沒閒錢,更需要精打細算,隻要下跌的傳聞不被扭轉一直都會觀望。

窮人更彆指望了,一年到頭家裡都沒餘糧,糧價漲了,一天吃一頓,糧價跌了,一天還是吃一頓,無非就是再加一餐稀粥而已,想多買點存著也沒錢啊。

富人、地主們呢?他們是不敢買也不能買。本來就囤積了不少糧食,現在不光賣不出好價格還一天比一天賠得多,敢於玩命補倉試圖拉低均價的人不是沒有,卻也不多,對大勢基本沒影響。

當所有人都不買,而貨源還特彆充足時,除非政府出麵乾預,手段還得強效有力,否則價格隻有一個選項,下滑。下滑的速度取決於大家的期望值,還有富人們手裡囤積的糧食能抗多久不賣。

通常情況下不可能人人都能抗住,不到半個月就有人開始小批量拋售存糧了。他們屬於收購糧食時間比較早的,即便割肉也不是很疼。

但市場運行規律是固定的,隻要有人拋售就會引發恐慌,誰都怕糧食最終砸在手裡,你賣一百石,那我就賣二百石,很快就引發了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糧價大跳水!連帶著湖廣的糧價也一起滑向深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