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 22 章(2 / 2)

大藥天香 清歌一片 4588 字 2024-06-10

陳振立刻道:“這等區區小事,何至於林大人親自過來?叫個人過來說一聲便完了,我自會派人送去!”說完忙要起身去喚人備藥,林奇忙阻攔了,“不急不急——”

“我過來還另有一事,”重新坐定後,林奇道,“這事便是和那董秀有關。”

“和她有關?”陳振遲疑了下,“不知何事?”

林奇道:“是這樣的。前次董秀在我與幾位同僚麵前談了些有關小郡主病情的醫理。初聽之下,有些難以接受,細細思之,卻又覺得有些道理。太醫院裡的諸多禦醫們對此也爭論不休。我便想擇日將他請去再加詳細探討。”

陳振再次遲疑了,心中有些不願。

他如今知道了董秀其實便是自己的孫女後,想法自然隨之改變。一個女孩兒家,讓她再這樣喬裝入宮,萬一出了什麼紕漏,便是件大事。林奇卻哪裡知道他的心思,見他不應,連聲催道:“他可在?”

陳振無奈,隻好叫人去將繡春請來。

~~

方才陳振走後,繡春便一直在猜想林奇過來的目的,隱約總覺得與自己有關。此刻見下人果然來請了,對鏡理了下衣冠,便去了前頭。進去後,朝林奇見了禮,聽說了他的來意,沉吟片刻後,道:“林大人嚴謹治學,晚輩十分欽佩。對於林大人的提議,我自然無不應的道理。隻是太醫院隸屬皇家,我不過一介草民,這般頻繁出入,恐怕有些不妥。”見林奇麵露失望之色,接著又道,“其實不必我親自過去。不敢隱瞞林大人,更不敢冒領大功,這溫病學說,並非我所創,乃我從前在江南之時,從一位杏林先生那裡習得的。”

林奇眼睛一亮,“是誰?”

繡春道:“他姓吳,諱瑭,乃江蘇淮陰人。”

“淮陰吳瑭……”林奇皺眉,“沒聽說過……”

“是。先師醉心醫學,不求聞達,故一生籍籍無名。他潛心研究溫病,曾寫《溫病條例》書稿,將溫病分成上中下三焦,係統論述病因、病機、治法以及方藥。隻是未曾付梓。我有幸拜讀。願意詳加複寫出來,林大人讀後,自然一目了然,所有疑慮儘可得解。”

林奇聽說那位吳先生已故,先是唏噓不已,感歎真正濟世良醫存於民間,等聽到繡春能複出這醫稿,欣喜異常,忙起身,肅然道:“如此有勞你了。得稿後,我必誠心拜讀。日後倘被證實有理,必定以尊師之名付梓成書,好叫傳播天下。”

繡春也誠摯道:“林大人乃當世大醫,德高望重,卻能這般孜孜探求,晚輩十分敬服。”

“聖人尚不恥下問,何況我這凡人?”林奇道,“不知何時能出稿?”

繡春也跟著笑了,鄭重道:“林大人放心,在力求無誤的前提下,我會儘快。”

林奇點頭,看一眼繡春。繡春見他神色轉為嚴肅,似乎欲言又止,因對他極有好感,便主動道:“林大人可還有彆事?有事儘管說,隻要我能辦到,必定應承。”

林奇歎了口氣,道:“是這樣的,我廬州老家有一年邁叔父。我自幼失怙,便是由這叔父將我養大的。前些日得到老家傳訊,說叔父年邁體弱,恐將不久於人世。我想回去見他一麵,已經往上遞了告假,不日想來應能批下了。估計這一去,少則數月,多則小半年才能回。彆的倒沒什麼,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魏王殿下的舊疾。他那舊疾,從前在靈州時,隨軍醫生不夠儘心,他自己也大意,一直沒得以好生醫治,這才有愈發敗壞之相。如今既回了京,自然要好生調理,一直由我跟著。如今我要走了,這叫誰接替,倒是難住了我。恰前幾日從葉侍衛長那裡聽說,殿下數月前入京時,路上舊疾發作,便是由你給止的痛?這不正好!交給你,我也放心。”

陳振咳嗽一聲,推拒道:“恐怕不妥……魏王殿下千金之軀,董秀恐難當大任……”

林奇不以為然搖頭,“陳老太爺不必擔心。我看董秀行。原本是想把此事交給太醫院同僚的。隻是你也曉得,術業有專攻。精通此道的兩位太醫,一位年邁體弱,殿下卻日日早出晚歸,恐怕難跟得上,另位正好半月前不慎跌斷了腿,如今還在家將養。實在尋不著合適的人,這才想到了你這裡。且再說了……”林奇稍稍壓低了聲,“殿下監國,又是位仁善君子。你們趁此機會若能結交上他,往後對金藥堂有利無弊。”

陳振自然明白這道理,隻是有些不願放自己的孫女這樣出去而已。見林奇話都說到了這份上了,自己倘若再推拒,實在不近人情,隻好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