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1月初,一艘來自蝦夷島的軍用通信船抵達甲米地軍港。
不久後,楊三生收到了來自蝦夷島王明玉的信件。
“蝦夷島東北方向發現了大量的島嶼以及新大陸?”
看完手中信件的內容,楊三生喃喃自語道。
經過一番思索,楊三生終於知曉王明玉所說的‘新大陸’是什麼地方了,那就是‘堪察加半島’。
至於蝦夷島東北方向的那些島嶼,則是‘千島群島’。
……………………………………………………
蝦夷島距離堪察加半島的距離不可謂不遠,兩地的直線距離超過兩千裡,但若是加上一路上遇到的千島群島,利用千島群島上的島嶼作為前進的跳板的話,從蝦夷島前往堪察加半島,其實並不算遠,因為,船隻一路上的淡水和補給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而對於船隻探索海洋限製最大的問題就是淡水和補給問題,隻要能解決淡水和補給問題,探索堪察加半島就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
特彆是幌筵島(幌筵島是千島群島第二大島,麵積2053平方公裡,僅次於擇捉島),作為千島群島的第二大島嶼,隻要楊三生能在幌筵島站穩腳跟,建立一個大型的據點,屆時就能順利的把堪察加半島收入囊中,甚至還能借助堪察加半島東側的白令海,前往北美洲大陸。
因為,從堪察加半島中部的東側出發,途經白令島(1741年丹麥探險家白令率領的探險隊到此。1741年,丹麥人白令死於此島)、尼爾群島、拉特群島、安德烈亞諾夫群島、四山群島、福克斯群島以及阿留申群島,就能抵達阿拉斯加。
隻要能找到阿拉斯加,然後順著阿拉斯加一路南下,就能找到舊金山、洛杉磯等地,隻要熟悉前往北美洲的航線,屆時,楊三生就有能力與歐洲人搶奪北美洲、南美洲大陸上的殖民地。
要知道,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與漢人的基因極其相似,都是黑眼睛、黃皮膚、黑頭發的亞洲人種。
……………………………………………………
想到這裡,楊三生立馬給王明玉寫信,先讓王明玉把千島群島全部收入囊中,並儘快在千島群島上建立穩定的城市,為之後探索或占領新大陸提供充足的物資供應。
然後讓蝦夷島加大對釜山港、蔚山港、興海港等地朝鮮人的吸納,隻要是熟練掌握漢語的朝鮮人,都可以接到蝦夷島定居,或采取一些措施,把這些朝鮮人弄到千島群島居住。(由於目前漢人移民需要優先送到菲律賓群島,充實菲律賓群島上的漢人數量,因此在短時間內,開發千島群島需要用到朝鮮人。)
最後,楊三生會在東番島售賣新大陸的開拓權和五年的所用權,鼓勵其治下的海商,對‘新大陸’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
北洋會社在庫頁島的成功案例,早已讓楊三生治下的大量商人眼紅了,起初,庫頁島的惡劣氣候確實是讓不少人對楊三生執意開發庫頁島產生了顧慮、甚至是暗地裡的嘲笑,因為庫頁島寒冷的氣候,已經限製了庫頁島可開發的資源種類,再加上庫頁島一到冬季四周的海水就會結冰,更是讓不少人加重了這種看法。
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華夏作為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華夏人的祖先選擇的居住地,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其他因素,都是最適合生活以及耕種的地區。
因此,在這個時期的華夏人心目中,隻要是無法大麵積耕種的地區,都會被視作蠻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