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武同樣身手不凡,十扣技法運用自如,無絲毫瑕疵,其拉麵與許康的作品相比,亦是難分伯仲,隻見他雙臂輕揮,麵條便如絲般滑落桌麵,排列有序。
唯有許康靜靜地將麵條截斷,放置於靈木砧板之上,隨後灑上一層薄薄的雲霧麵粉,旋即轉過身去關注他早已準備好的靈蘊灌湯小籠包。
小籠包早已凝結靈氣,許康從容將其取出,置於桌上,接著他迅速清洗煉靈鍋並注入純淨的山泉之水。
這一切皆依照他個人獨特的煉食之道來操作,沒過多久,鍋中的水即被仙力催熱至沸點。許康首先將各種靈材投入滾水中焯燙,隨後將麵條緩緩放入。
麵條翻滾的時間必須精準把控,僅需三息便可達到最佳狀態。火候至關重要,火勢過大,三息之間麵條便會爛熟;反之,火候不足,則三息難以煮透,麵條內殘留麵粉,品質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許康早年間就養成了一種獨特技藝,那是一種能在蒸騰熱氣上憑掌心感知溫度的能力,這看似簡單,但在聞人武那邊,卻見他在將麵條投入熱水後,便立即用筷子攪拌,憑借手感來判斷麵條是否成熟。
這種方式在眾多煉食者中頗為常見,被認為是簡單有效的檢測麵條硬度的方法。然而許康卻無須這般繁瑣,隻需簡單測溫即可準確把握火候,將麵條投入鍋中稍加攪動以防粘底便已足夠……
在那靜待之間,直至三分靈力時至,許康未曾抬首,直接以真元托起所有麵條,將其悉數沉浸於秘製靈湯之內,一碗宛如清露潤澤的“陽春雪魄”便已成型。
灌靈小籠與陽春雪魄均已完成,而對麵的聞人武由於火候掌控稍遜,故而稍晚片刻,但這僅是瞬息之間的差距而已。
三人所烹飪的珍饈呈於三位宗師麵前,萌萌和老許頭初次參與此類競品煉丹之事,麵上仍顯幾分緊張之情。
張家華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故並無過多擔憂,隻是對二人交待了幾句:“此地靈食材有限,我們在品嘗之時需逐一取出,而後品嘗他人之作前務必先以靈泉滌口,確保口中潔淨。”
“明白,張大師,請放心。”萌萌回應道。
“雖未曾親自煉丹,但觀他人操作亦有所悟,此事自當謹慎對待,張大師請安心。”老許頭亦應聲道。
陽春雪魄因其性質特殊,需率先品嘗,以免靈力流失影響其味覺體驗。相較之下,灌靈小籠尚可稍作等待,不揭蓋以保其鮮靈。
此刻,兩碗陽春雪魄看似並無太大差異,唯有張家華凝神細察,試圖從兩者之中分辨出細微差彆。
“評判一道仙膳,首要便是從色澤、香氣、口味三個方麵綜合評定,雖然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其口味,但前者依然不可或缺。”
“首先是色澤,即菜品的整體美感。一道菜肴若貌醜不堪,便易使人喪失品嘗之心,從而削弱其誘人之處。”
“再者則是香氣,菜品猶如美貌佳人,初見之美色固然吸引人,然而一旦接近,若其散發出異味而非幽雅香氣,你又該如何抉擇?答案已然明了。”
“然而,在香氣這一點上,這兩碗陽春雪魄的味道幾無差彆,即便我有‘千味仙舌’之稱,鼻子對氣味的敏銳感知也未嘗出二者明顯區彆。僅僅聞其香,便足以撩撥起我的食欲,實乃旗鼓相當。”
張家華一口氣說了諸多見解,隨後目光轉向萌萌,這位頗具口才的女主播自然不會令人失望。
“確實,如若非親眼目睹這兩碗陽春雪魄,單憑其香氣,必然引得人口水連連,使人體會得到,清淡之中其實蘊含著生機盎然的力量,正如這陽春雪魄一般,冰冷的雪瓣中暗藏春日的氣息。”
萌萌所言甚是精辟,此刻該由老許頭發表看法,這位粗獷的老者文化底蘊匱乏,憋了半晌,隻能頗為憨厚地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我同意。”
刹那間,三人文化素養的高低立現,但這並非關鍵所在。即便老許頭無法用言語描繪,但在品嘗過後,想必仍能判斷出二者間的優劣。此刻,張家華已然完成了關於香氣的評述,接下來便是品鑒色澤——陽春雪魄的外在美矣。
他起身,輕盈提起兩縷銀絲般的靈麵,隨後向四周修士示意,並微笑著說:“此刻,貧道便要為大家展示一番何為在雞蛋殼中尋覓龍筋鳳髓之技藝。”
“首當其衝,便是這兩根麵條,出自許康道友之手,諸位可細細觀瞧,即便靠近些也無妨。”
聽聞張家華的話語,眾人皆被勾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圍攏過來,欲要看個究竟,然而一圈下來,卻並未看出絲毫端倪,隻得滿腹狐疑地看向張家華。
“爾等再仔細瞧瞧,這兩根麵條是否粗細如一呢?”
言畢,張家華將兩根麵條並置一處,“如此看來,是否已然分辨不出二者的差異了呢?”
人群中,一位身著黑衣、佩戴墨鏡的青年修士走上前來,滿臉不屑地質問道:“莫非閣下隨意挑選之舉,背後另有深意?怎給人一種刻意尋得雙生麵條以立論的感覺呢?”
對此質詢,張家華自是毫無懼色,他並非源於對自己的篤定,實則是對許康的實力抱有極大的信任,即便是眼前的陽春白雪隻是尋常修煉者所食,其中麵條的粗細也會因食材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