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真假千金(1 / 2)

公平交易[快穿] 午後半夏 10192 字 10個月前

是真的人去院空的那種。

裡麵但凡是得空的東西, 都已經沒了,隻剩下一個空落落的院子,什麼都沒有。先前種滿院子的各種花草甚至都不見了。

院子空的就像是未曾住過人一般。

於父也曾算是精明的商人, 一看到這個樣子, 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這是人走了啊?

他愣了愣, 有點不明白, 雖然女兒的性情冷淡, 和家裡的關係並不算是親密,但也不至於離家出走吧?難道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幫她辦及笄禮的緣故嗎?

但這件事,

他們也已經解釋過了。

要以於長青科舉為主, 來日裡於長青科舉加身, 她這個做妹妹的也是榮耀。她怎麼不明白他們的苦心呢?

於父的心裡, 有那麼一瞬間是埋怨, 覺得女兒太不懂事了。

不過他的這個想法, 很快就消散。

因為他查看了院子裡所有的地方,在阿瑤曾住的房間桌子上, 發現了一封信,打開一看,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阿瑤在信中是直接的點名,她知道自己不是於家的女兒, 而是和旁人抱錯了。所以這些年來, 於母一直都不怎麼待見自己?還有就是他們也是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且還知道她親生父母家裡富貴, 所以即便是不待見自己,也不曾苛責,對她甚至算得上寵溺。

等等之類的事情。

把於父嚇的不行,渾身都是冷汗。

一直到看到末尾, 說她走了,讓他們不要尋,又或者是尋個理由,病逝也好,出意外也罷。

反正日後不會再有於瑤這個人便是。

還言明,他們對自己雖無生恩,卻有養恩,來日裡會報答。

看到這一點於父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從這封信可以看出來,養女是什麼都知道,她對他們雖然沒什麼感情,卻也不曾怨懟,甚至還記著養恩。

雖然他是不知道,她到底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

不過他私心裡覺得,這便已經很好了。

於父看完信之後,心裡是有點空落落,雖然不算親近,但養了這麼多年,感情還是有一些的。如今人走了,他心裡還是惦記的。

心裡雖是歎息兩分。

但作為一個曾經精明有度的商人,於父還是很有成算,而且執行力也很強。

隻一日的時間,

便一些事情給安排好,甚至還瞞著於母,因為知道妻子的性情,生怕她壞事。雖然他是不知道養女為什麼讓她製造一個意外身亡,但直覺告訴他,照做更好一些。

會讓他家來日少上許多的麻煩。

所以,他就照做了。

於母那邊在知道阿瑤也病倒,還是得了很嚴重的病,且有傳染的嫌疑,這讓她恨不能讓阿瑤直接搬離家裡。

還是於父勸說,她才沒這麼做。

隻是越發躲著阿瑤的院子走,彆說踏足,連多看一眼那邊,都覺得不好。

於家人少,於長青和馮珍珍還去了京城。家裡就隻有於父和於母兩個人,這就方便於父做許多的事情,自然也就沒人察覺。

所以,

等到冬日裡的某日。

於父宣布阿瑤病亡。

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外頭的人知道消息,也隻是安慰兩句。因是未嫁而亡,一應的喪儀之類,也不能大辦,隻能按照夭亡,讓人尋了個山清水秀之地,埋了便是。

阿瑤‘死’後,於母那點遲來的母愛,倒是湧了上來,很是掉了幾滴眼淚。

不過更多的還是害怕。

畢竟養女死了,來日裡到了京城,若是真碰到她親生父母,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麻煩?

於父也往京城那邊去了信。

不過那個時候,距離阿瑤身死已經過去半年的時間,於長青那邊已經參加春闈完畢,正在等待成績。接到於父的家信,知道妹妹因病夭亡。

到很是傷心難過了一番。

馮珍珍對阿瑤這個小姑子的感觀還是十分好的,畢竟在家婆母為難她的時候,小姑子幫了自己不少,如今得了她因病夭亡的消息。

彆說夫君這個做兄長的受不了,就是她心裡也很是難過了一番。

心裡惋惜不已。

……

阿瑤離開於家後,就沒再去想於家的事情。

在她離開後,就已經和於家無甚關係。

帶著紅燭和菖蒲,一路往西南而去,不過一日的時間,便從嘉州到了平城,在這裡休整了兩日,補充了補給,還另外又買了匹騾子,以防萬一。

阿瑤是做了房車。

現如今馬受管控,且價格昂貴,騾子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從嘉州出發的時候,是四匹騾子,兩個馬車,其中一個是專門用來放置行李的。因為要長途跋涉,再加上巴蜀這裡的地形其實是很惡劣。

為了以防萬一,才多買了。

反正她不差這點錢。

這個時空是個相對比較平和的地方,大寧建朝雖然才不過五十多年,但卻已經有了盛世之象,尤其是現任寧帝登記後,是個勤政愛民的有為明君,下達的幾條政律,現在看雖然看不出,但長遠下來,對大寧卻大有裨益。

天下既是還算太平,阿瑤這裡也早就已經把武力值給撿起來,自然不用太擔心安全的問題。

因為就她現在的武功,在這裡已經夠用了。

這裡是恩怨情仇時空,不是高武世界。

從平城出來,一直是往西北而去,想要去看看這裡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走走停停的緣故。

個月過去,都還沒到。

卻先迎來了冬日。

西北之地的冬日是很寒冷的,比嘉州那邊冷上數倍,雙溪鎮說是方圓千裡最大的城鎮,但也不過是相對來說,這裡頂多就是嘉州的五分之一大小。

可謂是人煙稀少。

不過卻是個極為清淨的地方。

阿瑤帶著紅燭和菖蒲在這裡度過了冬日裡,在次年春日裡,繼續出發而行。

因住了不短的時間,已經是和雙溪鎮上的百姓們十分相熟。其實這裡的人,是有些排外的,不過阿瑤卻因為一項絕技在這裡立足。

那就是醫術。

雙溪鎮偏遠,在這裡連個好一點的大夫都尋不出來,百姓們的生活條件也比不得南方那邊,很是有些艱苦。昔日裡,一場風寒,鎮子上不少人家的孩子都病了,放到現代就是很常見的病毒性感冒。

但放到這裡,就是要命的病症。

醫療條件本來就不夠,更何況雙溪鎮如此偏遠。

阿瑤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也不會見死不救,尤其生了病的都是幼兒。也是因為這件事,叫她在雙溪鎮名聲大振,鎮子上幾個赤腳大夫都嚷嚷著要拜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