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四卷卷末語(1 / 2)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一開始設定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超級俗氣的用愛穿越宇宙的故事。

故事完成以後,作者說太多也沒人看。不過都寫到這裡了,還是解釋一些比較早的設計。

1,標題。

首先可以肯定你不是咒術師。雖然好像在故事大部分內容中都沒有提到,不過我想這是二十年前,小覺還是一個孩子,獨自呆在小黑屋裡的時候,曾經聽到的斷語。隨著故事的進展,她自己的改變和世界的改變,終於駁回了這一點。

大家喜歡五條的原因大概各不相同。對我來說,我總是被理想主義者的光芒吸引。五條悟好像真的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因此我也想這樣回應他。一直支持我寫到最後的情節是,小覺對五條說,如果儀式那一天,在場的人中有一個相信我作為人的價值、想要救我的話,或許就能結束這宇宙間的永恒流浪吧。而最後,她發現在一切的最初,五條確實想要救她。雖然經受現實的種種痛苦、摧折和妥協,伸出手的模樣發生了很多變化,但這種信念始終沒有改變。感謝你相信著那樣的世界,感謝你為創造出那樣的世界而努力。整個時空穿梭的故事主要就是想寫這樣的一段話。

2,感情關係。

第一卷下麵時不時有讀者給我留言說,女主這樣的態度並不正常!確實如此。因為“你不是咒術師”。在養育她的人看來,小覺並不是人類。她的選擇裡有忘我的非人色彩,因為她是從降生起就被訓導去犧牲的。

一個比較苛刻的想法是,五條最初被小覺吸引,多少和那一部分非人的特質有關。人類把飛蛾撲火視為愛情,把它盲目的燃燒視為愛的表達,因為他們暗地裡渴望著那樣殘酷又美麗的事。

儘管如此,他從這種盲目裡看到了更珍貴的東西,等待她成長出更真實的自我。雖然當事人可能一度有些後悔(喂),但確實是個(看起來不太靠譜的)大好人啦。

這裡引申出的話題是,被灌輸的奉獻盲從,和小覺自身具有的善意與信任如何區分?這是我在故事的幾次衝突裡試圖梳理的主題。到第四卷身世揭曉部分,“她的選擇是洗腦的產物”這個質疑出現時,主角隻覺得好笑。如果讀者覺得這個態度順理成章的話,前麵的刀就沒有白吃啦。

另外曾經收到不少留言說:“不看師生戀!”那時候很想解釋:其實我們是青梅竹馬來的!雖然隻有一章的含量,在不看師生戀的讀者眼裡估計沒有區彆,哈哈哈哈。

3,卷標。

故事中間的事多半是隨便編的,隻有卷標是很早想好的——非常喜歡的《邂逅》,衍生出了“鏡子”“海洋咆哮”“手捧水晶球(時之心)”等場景。還有《最後的玫瑰》,“沒有回聲的話語”,“最後的纜繩”,各方麵都為它進行了呼應。

偶爾看到一些評論說“第二人稱也太怪了”。其實我也從未寫過,甚至第一章還曾有第一人稱版本。在兩版裡做比較時,忽然想到最後一章的標題會是“原來是你”,那不是超有趣嗎?於是決定了要寫第二人稱!

在我的設想裡,第一、二卷的卷標是275和175的視角,第三卷是兩個人的和聲,第四卷是小覺的視角。《最後的玫瑰》是離彆前最後一刻,從她口中說出來的話。可以說,是根據這幾首詩設計了整個故事。

4,名字。

“覺”,第一次寫夢女,聽說特色是不給女主起名字。但是那樣很難塑造人物欸。於是折中一下,起了和男主一樣的名字(啊這。

後來發現還蠻合適的,是關於在廣大的世界上,自懵懂中覺醒的故事。

“遠山”,當時好像是沿著東京地鐵路線圖選了一個。就是從很遠的山裡來的意思吧。

“青鳥”,不知道有沒有讀者從最後的劇情裡領悟這個稱呼。當時間回轉,萬物複蘇時,仿佛有青色的巨大羽翼從地麵上掠過。

“青姬”是對召喚這隻神鳥的巫女的稱呼。不過後來也就混同地使用了。

青蛙雨衣,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是青蛙雨衣”。說出來很羞愧,但是確實是旅行青蛙的意思!關於一個糊裡糊塗的漫遊者終於回到家鄉,自己卻還不知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