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開始攀科技!李二、李元吉大軍齊聚倭國!(2 / 2)

如今事辦完了,這些跟著他一起出兵的小國,他該表示的也得表示一番了,隻是他的這個表示,是真的表示,就是簡單的表示,完全沒有重賞的想法。

要不是為了維持他的麵子,堂明和扶南他都直接不想給,這兩國聽著是國,但實際上,兩國的朝政、軍隊都已經被他的人徹底掌握,兩國的國王都已經完全是他小弟了。

也就是發展這塊李元吉沒有一起搞起來,不然這兩國跟他的封地,是沒有任何區彆了。

岑文本當即回道:“臣待會便下去安排好,至於長安的消息,突厥已經退兵,李世民與頡利談了一些什麼,仍然無從得知,隻是有一個消息從長安傳出,頡利送回了不少劫掠的人口。

同時頡利還留下了三千匹戰馬給李世民,後麵還會送牛羊給大唐,臣實在是想不通,突厥十萬大軍抵長安,長安周邊的大軍都被李世民派出安撫各地,李世民與頡利在渭水簽下城下之盟,怎麼頡利還反而給這麼些。

臣猜測其中肯定有貓膩,若是李世民勝出,突厥不可能會全身而退,但又查不到更多的消息,臣認為相關的消息肯定被封鎖了。”

李元吉聽後滿是冷笑,突厥給李世民送劫掠的人口,還送戰馬,送牛羊?這確實是真事,曆史上也確實是這樣的,但李元吉可絕對不會相信會這麼簡單。

渭水之盟一直被李二視為恥辱,縱觀李二的一生,什麼時候被人在戰場被人這麼逼著簽訂了這麼一個和平條約?什麼時候被人打到自己的都城下?

但他和突厥就簽訂了,隻是現在又多出了一個李元吉,然後就沒了。

李元吉憑借直覺就相信不會這麼簡單,突厥退兵,必然是和李二談成了利益,不然頡利憑什麼跑這麼遠,主動退兵,又給李世民送這送那的?

無非就是李二將頡利給唬住了,趁著這個機會和頡利談條件談成功,頡利才會退。

李元吉想歸想,對李二還是佩服的,長安那麼點人,能夠把頡利給唬住,一般人還真做不到,不說彆的,就那膽魄,彆說古往今來的皇帝,把後麵的宋元明清全部算上,有幾個能做到像李二這樣的?

儘管和李世民不對付,但李二這人,刨去關係的對立,這人他都是佩服的。

至於李二給了突厥什麼,其實李元吉也不知道,關鍵是曆史上也沒有記錄,這就很明顯了,能夠讓李二不做記錄的,付出的代價肯定不會小,李元吉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錢糧。

能夠讓頡利自願退去,還讓頡利讓步,不僅是因為李二把頡利唬住了,更有李二給的,不少。

聯想到貞觀初年的物價以及糧價,李元吉心中更是明了了,貞觀初年的糧價,最頂峰時可是突破到了百錢,雖然在貞觀二年底就被壓製,貞觀三年糧價就被再次壓回到現在的價格。

但是能夠讓李世民中間有近一年的時間無法處理糧價與物價問題,可見朝廷的府庫,空成了什麼樣子。

開元盛世時期糧價在十到二十錢一鬥,是鬥,不是斤,貞觀十七年時,都要二十到三十錢一鬥,李元吉現在有些能夠理解了,為什麼貞觀初年糧價和物價會一下子崩潰了。

原來一直想不通糧價為什麼會飆升到那麼高,如今都能夠理解了,府庫的錢糧被搬空,隻有從各州府庫調集錢糧補充到長安以及周邊,中間不說需要時間,地方上的錢糧也會出現不足。

而且要遏製長安糧價,必須還要調集更多的糧食,不然怎麼把糧價從世家大族、糧商手中壓下去。

想了一會,李元吉也不再去想,彆的不清楚,但他知道李世民這次的損失同樣不會小就是了。

“景仁,以你的才智,應該已經能夠猜到了,除了錢糧,以及物資,還能有什麼?

你等著吧,李二將長安周邊府庫的錢糧給了突厥,今年以及明年,看他怎麼辦,這段時間,長安的糧價必然瘋漲,百姓這下,可是徹底遭了老罪了。”

岑文本聽得心頭一沉,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