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為大王效死!”
聽著眾人的回應,李世民的神情頓時緩和過來,已不再如同之前的陰沉。
隨後秦王府所有人便是開始了策劃,一直到傍晚,一眾人才分彆從秦王府離去,回到自己府中。
回去的每一個人,都開始在暗中進行準備,每個人都在為兵變而準備著。
東宮,當李建成知曉李世民召集秦王府心腹商談許久,傍晚才離去時,頓時上了心,也是叫來自己底下的人開始商議起來。
“秦王府的事情,你們怎麼看?秦王這麼興師動眾,可見其動靜不小啊。”
王珪與魏征皺著眉頭思考著,李綱卻是笑著率先出聲。
“太子,依老夫看,這事反而不必憂心,如今大勢已定,聖人親口下詔,已沒有任何更改的可能。
且秦王若是密謀大事,怎麼會如此興師動眾,必然不會輕易讓我們察覺,如今這般沒有任何掩蓋,反而是秦王已經看破大勢,無力回天的表現。
太子應當高興,秦王如今縱然萬般不願,都隻得離開長安,不然違
背詔命,才會真的危急,聖人如今對秦王的信任,已經是非常的低了,想必秦王也自知。
如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切不可心浮氣躁,以免讓聖人生出不快之心,為此事增加不確定。”
李建成聽後也是非常認同,在他眼中,就像是李綱說的這般,若是要密謀大事,應當暗中進行才是,想儘辦法進行掩蓋,哪裡會像李世民這樣明目張膽。
這不是明擺著告訴他要進行反擊了嗎?
然而即便是反擊,李建成都想不出李世民有任何的翻盤點,尤其是李淵親口下詔,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李淵的詔書會不會下達。
隻要詔書下達,那麼這件事就沒有了任何逆轉的可能,除非他自己作死。
王珪與魏征想了許久,也想不出李世民會有什麼方法來破局,最終隻得認同李綱說的,那就是李世民認清現實了。
但王珪依舊開口。
“太子,此事雖定,但對於秦王府,應當依舊重視,隻要秦王沒有離開長安,我們便不可鬆懈才是。”
王珪的話語,魏征極為認同,隨即接著開口。
“太子,我們也需要做好準備,待秦王出征,到時毒殺秦王後,太子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內掌控朝堂,不然反而會讓遠在嶺南的齊王得利!”
王珪所言,李建成也是非常認同,即便如今差不多已經確定,但保持警惕心也是必須要有的。
但魏征所說,李建成明顯有些猶豫了,如今大勢已定差不多已定之下,李世民沒有任何機會,去了北地,周邊也有他安排的大將以及大軍看著。
李建成有信心,隻要他繼位,李世民就翻不起浪花來,這是他做了這麼久的太子的自信。
正是因為這樣,對於毒殺李世民,李建成又有些下不去那個手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兄弟,沒有起兵之時,他們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哪怕是起兵後,開始的時候關係也非常好。
隻是不知何時才逐漸變差,甚至成為了敵人,如今他勝券在握,這個殺心,他一時間無比的糾結。
魏征見狀,當即再次開口。
“太子,切不可婦人之仁啊!秦王的野心,太子早已知曉,太子對秦王,無比的了解,像秦王這般人物,哪裡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退縮。
即便讓秦王去往北地,必定也會想著隨時殺回長安,再次爭奪大權,這是必然,太子與秦王,都沒有後退的理由。
尤其是秦王能夠狠得下心對齊王下手,難保秦王不會對太子您起殺心啊!
還望太子慎重考慮之時,以後出行,儘量多帶甲士於身側,以防宵小!”
魏征的這一番話,差不多都已經猜出了李世民的想法,那就是兵變殺李建成。
一旁的王珪似乎也被驚醒。
“太子,玄成所言不錯,如今秦王大勢已去,極有可能狗急跳牆,我們不得不防,尤其是太子您,秦王既然能夠對齊王下手,就極有可能對太子您下手。
畢竟隻要除去太子,再掌控宮內,秦王就可以逆風翻盤,而這也是秦王唯一的機會!
還請太子以後出行務必將世立(馮立字)帶在身旁,同時定要多帶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