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埋下的發展隱患顯現,難得攢下的打量貢獻點(2 / 2)

岑文本行禮之後,當即開口。

“大王,確實有事情,這裡的人口差不多這兩日就能達到五十萬的關口了,但是如今這裡的糧食,不夠了,大軍征戰調集了不少糧草過去,如今三路大軍,糧草供應緊張。

而其他四府,糧草同樣不足,哪怕是廣州府,同樣如此,大唐其他地方的流民、難民紛紛湧入,加上撩人不斷入戶籍,廣州府的人口都快近百萬了,現在同樣無力承擔這裡的糧食問題。

現在廣州府、南州府都在忙著第二季的耕種,我們這裡以及柳州府隻能等待春耕,交州府更是沒有來得及開展,糧食問題若是不能解決,恐怕很難堅持到春耕之時了。”

李元吉聽後也是一臉的凝重,若是沒有三路大軍的糧草負擔,咬咬牙也能支撐過去,但現在是咬牙都撐不過去了,因為人口的增長太快了些,糧食的壓力陡增。

如今哪怕要突破五十萬大關,他可以完成任務,但李元吉此刻也沒有任何喜悅,如今這個問題不解決,還談什麼發展?連飯都吃不上了,還發展什麼啊?

沉思一會,李元吉隨即看向岑文本。

“景仁,糧食的問題,我來想辦法,你下去之後一定要把糧食的用度把控好,實在不行,就像當初一般,節省一些用,另外那個棉花的種植,你重新分配一下。

將原本規劃的種植麵積減少一半,用於種植糧食,另外開荒的進度再次加快一些,城池的擴建放在第二位,後麵到來的百姓先簡單安置,主要將耕地發展出來。

隻有有了耕地,才能種植更多的糧食,才能得到更多的糧

食,先解決吃的問題,再解決住的問題!”

李元吉也沒有辦法,原本他是要準備大量種植棉花的,因為在這裡棉花的產量不高,他隻能擴大種植麵積,棉花除了是拿出來賣,更為重要的一點,可以逐漸取代大軍行軍作戰時糧草中的草。

有了棉被,隻需要隨身攜帶,也就可以省下大量稻草、粟草的運輸,對於後勤補給而言,後勤壓力減小,也能更加適應大軍的複雜作戰條件。

現在糧食問題爆發,李元吉隻能先種植糧食了,棉花問題的徹底解決,還得靠後,而現在哪怕減少預定的一半種植麵積,比起第一次的種植麵積而言,還是多出不少。

而之前的開荒與城池擴建,兩件事的重心都是一樣的,如今李元吉這番話,就是在將城池擴建的重心減低,優先於開墾荒地,這也無可厚非,就像李元吉說的,吃的都沒有了,住的又有什麼用?

住的地方可以簡陋一些,隨意一些,但人要是餓肚子,那才是大事。

岑文本無奈,隻得這樣了,至於李元吉說能夠解決糧食問題,他心中就信,隻因為李元吉的威望太高,創造的奇跡太多,李元吉說了,他們每個人都是相信的。

“臣知曉了,臣先告退,將這些事情安排下去。”

岑文本匆匆又走了,壓根沒有去聊其他的。

李元吉隨即看向謝叔方。

“立即用信鴿傳信給遠林,讓他主要換取糧食回來,已經賣成錢了的,將錢全部花掉,買糧食。

再告訴他,聯係韋氏與楊氏,以及鄭氏、崔氏、王氏、盧氏這些家族的人,讓他們來這裡做生意,亦或者他直接跟這些家族的人談生意合作的事情。

那就是我們這些商品,給他們在大唐售賣的權力,讓他們進貨,但是支付方式必須是錢糧對半的方式進行支付,不能賒賬,在價格上,給他們一定的低價,但是他們的糧食,也要以一定的低價進行兌換。

這事讓遠林去做,告訴他,若是沒有把握,就讓那些人來嶺南親自和我談。

另外,除了這幾家,其他世家或者富商若是有對生意感興趣的,都可以來談,沒有船隊的,我們的船隊可以給他運輸商品過去,必須要把這個消息,全麵散播出去。”

李元吉如今也是必須要加快在大唐之內的生意布局了,彆看大唐之內的百姓吃不上糧食,但是那些世家與富商,府庫裡的糧食可以說多的是,陳糧都不少,有的陳糧都甚至發黴了。

曆史上貞觀時期,主要就是貞觀三年之前,貞觀元年以及貞觀二年,外麵賣糧食的那些世家與糧商,賣的糧食幾乎都是陳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