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也知道楊清婉心中的擔憂,這沒有辦法,他自己都對之前原身的戰績很無語,誰都打不過,這就很尷尬。
而且他自己也沒有想過親征,如今底下又不是沒有人,他坐鎮後方就行了,除非是底下無人可用,沒有人能挑大梁,亦或者需要他出麵去提升士氣,或者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不然他親征乾什麼?
如今嶺南這裡的事情還需要他來做,他可是一點時間都沒有,抓方向,主持大局,這些都是他要乾的活。
隨後漫長的等待之中,虞明和與楊樹率領的大軍開始向著邕州而去,談殿在收到緊急書信後,也是率領大軍往交州趕去,至於水師,除了必要的留守,其餘儘皆走出港口,一部分去往番禺攻琉球,一部分跟著宇文寶去崖州,打擊海盜。
李響的率領各州大軍三萬人,也已經開始向著邕州而去,崖州的馮智戣,也同樣準備好大軍隨時出征的準備,整個嶺南,一時間顯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思。
而大軍集結的這個消息徹底傳播出去之後,李元吉發展得最好的幾個地方,所有百姓頓時沸騰,青壯主動向下方的官吏請求入軍,還能走得動的男子,都紛紛想要並入徭役之中,做運輸糧草的事情。
即
便是其餘人,也是紛紛獻出家中的物資,一心隻想為他們的王付出,幫助他們的王。
李元吉在知道之後,心中更是無比的自豪,這些,都證明著他在這裡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最後李元吉都沒有答應。
大軍的擴建不是想進行就能進行的,還得保證操練的充足,物資是否足夠,是否耽擱原本的耕種,是否加深百姓的負擔,最為重要的是,他的軍械儲備,根本不充足,即便是如今現有的大軍都不夠,哪裡還能再次擴充大軍。
至於運送糧草以及物資的人,李元吉已經分配出了輔兵,這些事都是由輔兵來做,真正的精銳戰兵,才是負責戰場廝殺的。
整個嶺南,除了馮盎那裡的大軍,其餘各地,都在進行調動,嶺南發生的變化,嶺南周邊的官吏第一時間就向朝廷送去急報。
李元吉在王宮裡等待了幾日,沒等來馮盎,反而是等到了派去林邑的人。
“參見大王。”
李元吉將人扶起來。
“孟評快起,此去林邑,辛苦你了,這次你回來,好好跟我說說,林邑那裡如今是什麼情況。”
李元吉派出的這人,是齊王府的老人,從長安帶過來的,名叫洪孟評。
“大王,此去林邑,倒是不怎麼辛苦,來回都是坐船,有水師護衛,沒有什麼危險。
在進入到林邑之後,林邑得知臣是大王府臣的身份前往,態度一時間很是傲慢,那林邑國王更是傲慢無比,大王提出的要求,我說給他之後,儘皆被拒絕。
並且那林邑國王還揚言,前番大王的水師追擊海盜進入到林邑境內,必要為向大王討回一個公道。
臣在林邑待了半月,通過這段時間,臣了解到林邑各方麵都比較落後,大軍裝備這些比起我們,也相差不少,而且軍中大部分軍士,都沒有什麼甲具著身。
大軍在軍陣這塊,更是沒有什麼配合,臣用錢財收買了一部分人,更是打聽到林邑正在對愛州蠢蠢欲動,隻是內部之中,爭議很大,如今還沒有確定,隻是林邑的大軍,已經做好了集結的準備。
最後臣無奈,被林邑強行趕了出來,隻得返回,這是林邑國王範梵誌讓臣給大王帶來的書信。”
李元吉聽著這些話,出奇的沒有憤怒,心中很是平靜,在他眼中,征伐林邑已經成為了既定的事實,還能因為林邑國王範梵誌的一番說辭,就會改變嗎?
不過這個範梵誌在李元吉眼中確實很是自大啊,武德六年遣使來往長安上貢覲見,如今,卻是敢這樣對他,這是真把他當做在長安鬥爭失敗的人了啊。
李元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