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舟說道:“凡煎藥用水,各有所宜,如治濕腫浮脹之疾,而欲使利水道,則取長流水,取其性通達,支引四肢之間也;如治二便不通及足脛一下風濕,則取急流水,取其湍縱峻急,其性速下也;如治痰飲鬱滯,取其逆流水,取其性逆倒流,洄瀾湧決也。
如治中氣不足,則取春雨水,取其陽道發生之意也;如治下元不足,則取井水,蓋清晨井中天一之氣,浮結於麵,以瓷器輕取之,殊有補陰之功也;如治火熱陽證,則取雪水,能大退熱也;如治傷寒陰證奔豚等疾,則取甘瀾水,蓋盛之於缸,揚過千遍,水珠沫液,盈溢於麵,其性柔順,其味甘溫,大能和氣也;如治脾胃虛弱,泄瀉不食等疾,則取池潦水,蓋土池中停蓄既久,不流不動,殊有土氣,能助脾元也。
如治陰不升,陽不降,乖膈諸疾,則取陰陽水,河井各半,陰陽相成,可升可降,而使氣平者也。”
博舟說完,我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對著博舟鼓掌。
博舟不解的看著我的舉動。
我說道:“通過師兄你的講述,一個困擾我多年的問題突然就解決了。”
博舟問道:“是什麼問題?”
我說道:“要說這個問題,得從當年我師父治了一例病說起,那時我才上二年級,有一天有對父子來找我師父,說是那個兒子得了個怪病,那兒子在上體育大學,平時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但隻要一運動一出汗,肚子就疼,根本無法參與任何體育運動,要知道那兒子是體育大學讀書,運動訓練是常事,由於這個病,導致學校都要求他退學了。
他們家為了孩子的這個病,可是找了很多醫生,花了很多錢,最後連個病因都找不到,最後家裡人都認為孩子是得了邪病,又找了幾個陰陽先生、跳大神的人看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病沒治好,倒讓家裡花了個傾家蕩產。
後來不知聽誰介紹,來找我師父,我師父用半碗井水和半碗河水,就治好了那人的病,當時我問原因,師父說那人是身體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