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堅持的原因,無他,熱愛而已(2 / 2)

否則也不會處處受人牽製,被個彆國家卡脖子。

除了家電行業外,秦然已經想好和雷子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其中就包括芯片領域。

安茂昌砸了那麼多錢下去,還是有濺起一點水花的。

沒到業界領先水平,可基本的製造能力還是有的。

另外就是前些年成立的芯片聯盟,也能提供不少幫助。

其中包含眾多科研所、高校、芯片公司在內。

秦然打算專精一項,嘗試和雷子一起進軍新賽道。

安茂昌之前想搞家電產品用的芯片,但是失敗了。

敗得一塌塗地!

秦然必然不會重蹈覆轍。

他打算做車用芯片。

安氏集團以後未必不能進軍新能源車賽道。

兩家完全可以合作。

秦然知道雷子會在五年後宣布造車。

他肯定雷子早就關注了,並不是突發奇想,公司內部也做過調查。

但新能源車真正的巔峰是在20年,足足有幾百家造車新勢力,後來陷入內卷。

19年底到20年底,新能源車的股票、基金都要漲瘋了。

指數漲幅都高達誇張的百分之一百七十多。

甚至一度接近百分之兩百。

不過新能源車的浪潮還要更早。

從狹義上來說,要從08年就開始算起。

當時世界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紛紛鼓勵新能源車發展。

新能源車火起來是在15年,也就是去年。

這一年來,各大汽車製造商都推出了新能源車。

純電的,混動的

,燃料電池等等。

現在國內有購車補貼,一些區域甚至還可以免費停車。

秦然相信雷子肯定有看到過相關的資訊。

雷子前些年做過天使投資人,雖說現在不做了,可本能地會關注新興行業的動態。

新能源車就是其中最惹人關注的賽道。

秦然猜測雷子可能早就關注了,隻是想先把小迷手機做好。

畢竟成為“雷教主”,才是雷子的願望。

不管怎麼樣,秦然都會嘗試遊說蕾子提前進入新能源車賽道。

不一定說非要現在就開始。

可以先布局,徐徐圖之。

安氏集團其實不太適合造車。

一來安氏集團早已被打上了“家電企業”的標簽。

二來安氏集團現在還沒有還完負債,名聲不好。

一個車企的名聲好不好,其實很重要。

比如小迷,還有華威。

後者甚至本身不造車,但銷量依舊躋身前列。

華威後續把自己跟車企分開,打算為所有車企服務,不得不說,這招很高明。

秦然現在有初步的想法,和小迷一起做。

但具體情況還要看和雷子談得怎麼樣。

未來有很多種可能性。

一種是兩家企業一起造車,共同研發芯片,智能駕駛。

另一種是一家負責硬件,一家負責軟件。

安氏集團可以收購有造車資質的車廠,然後給小迷代加工。

或者是兩家各自做,隻是商業上的合作。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等鬥音上市後,秦然自己做。

不過秦然並不想自己費心費力去做這件事。

到時的他早已實現財務自由,完全可以跟雷子以前一樣做天使投資人。

秦然比任何人都清楚未來的趨勢變化。

也知道哪些企業能經過時間的衝刷。

又有哪些企業是行業的黑馬,一飛衝天!

秦然完全沒必要自己動手。

投資,坐等升值和分紅即可。

錢最後會變成一個數字。

不過這些都是好多年後的事情了。

當務之急是幫安可解決安氏集團現在的困境。

順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合作方向,提前布局。

秦然想的比較遠,他更傾向於提前投資,儘早入場,然後等升值。

彆人幫忙打工,有不止一隻金雞下蛋。

有興趣的時候,就自己做點事情。

.......

秦然暫時沒跟安可說太多他對未來的計劃。

一切都要等他跟雷子談過以後再說。

而且現在安氏集團還不是安可的。

董事會成員以及其他股東不會坐視安氏集團變成安可一個人的資產。

從安氏集團大靠山倒下的那一刻起,安氏集團其實就已經不姓安了。

不過要是安可能力挽狂瀾,還是有機會的。

秦然也在為此努力。

安氏集團虧欠安可太多,安茂昌又直接跑路。

為了完成安永鴻的心願,安可出麵扛下了一切。

在秦然眼裡,安氏集團就該歸安可所有,債務除外。

而且秦然是個幫親不幫理的人。

無論如何,秦然都會竭儘所能幫助安可掌握安氏集團。

前陣子安茂昌又跑出國了。

本來秦然還在找安茂昌談一談。

之前他還特意約了徐蘭霞見麵,聊了不少事情。

結果隔天安茂昌就離開了。

後來秦然一直在忙,也就沒去找安茂昌算賬。

安燕紅和安全興都已經完蛋了。

現在就隻剩下一個在國外的安茂昌。

但有機會的話,秦然不介意把安茂昌也收拾了。

據他掌握的資料來看,安茂昌並沒有放棄安氏集團的想法。

很有可能,安茂昌是在等安可處理好安氏集團的爛攤子,然後回來摘桃子。

秦然肯定不會坐視這一情況發生。

另外秦然猜測安茂昌很有可能會在國外申請破產。

然後用安氏集團的名義融資,說不準打著造車的名號。

要是跟雷子一起造車,還得提防遠在

海外的安茂昌。

秦然考慮了很多因素,後續會一一做出預案。

目標宏大長遠,需要做好充分的規劃和準備才行。

.......

秦然親自去車間巡視了一圈,並叮囑了車間主任。

今天會有大客戶來,車間需要做好準備。

另外要告知負責接待的人,不要聲張。

更不要隨意拍照,透露大客戶的消息。

在沒有確認和小迷合作前,隨意透露雙方合作的消息,並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安氏集團名聲不好,小迷要是受到了牽連,很可能會取消合作。

所以在簽署合同前,一切都要保密。

哪怕安氏集團成了小迷家電的代加工廠,也要保密。

說實話,這對雙方來說,都不適合公開。

默默賺錢才是王道。

雙方都受益就好,沒必要引來麻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